新订单没有,老订单不出货,上半年外贸形势被称为“冰冻”状态
“我们原以为,去年下半年是进出口市场最差的时候,到了今年年初才发现,日子比去年年底难过得多。”北京一家大型机电设备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2007年外贸市场很热闹,2008年喧闹声小了点,2009年整个市场一片寂静。
“冰冻”的上半年
上述机电设备公司出口业务占该公司总业务的三分之二,主要市场为欧美,属于这次金融危机的重灾区,而机电产品也是受危机打击最大的行业。
“今年1—6月,我们的出口业务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33%。”该机电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上半年几乎没有新订单,就算有新订单,客户也不让出货,因为欧美市场需求很少,客户本身还有库存。“整个上半年,我们的业务几乎处于‘冰冻’状态。”
北汽福田公司北京客车分公司副总经理张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去年10月到今年5月之前,北汽福田北京客车分公司的出口业务下滑较大,同比降幅达到了40%左右。
张军说,金融危机后,一方面是外部需求下降;另一方面,有的国家货币贬值幅度较大,对出口企业也造成较大影响。“例如中南美市场,在当地货币没有贬值前,我们的产品性价比很高,但货币贬值后,价格优势就不明显了。”
一些接受记者采访的外贸企业分析认为,金融危机带给外贸企业的影响是整个产业链的。在金融危机暴发前,每个客户都有一定的产品库存量,危机暴发后,客户在不下订单的情况下,还要消化库存,对国内出口企业来说是双重打击。
与此同时,由于外部环境的恶化,原材料价格持续走低,国外客户在订货时大多执行外部价格机制,导致国内出口企业的成本进一步上升。以铝制品为例,国外客户订货时执行比国内价格更低的伦敦价格机制,这让国内出口企业在生产成本上雪上加霜。而在生产领域,制造商本身也面临诸多困难,如资金链紧张、劳动力成本上涨带来的成本上升等等。
“虽然上半年的形势举步维艰,但从6月底7月初开始,出口市场也出现一些积极的信号。”上述机电公司总经理向记者表示,目前已经开始有订单下达,也有客户开始要求交货。与此同时,通过对一些欧美市场的考察和调研发现,客户原有的库存也在降低,这对出口企业来说,都是利好消息。
下半年慢慢“解冻”
企业认为的利好消息从外贸数据上也得到了体现。海关总署7月10日发布数据显示,虽然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9461.2亿美元,同比下降23.5%。但在6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825.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7.7%,环比增长11.2%;其中出口954.1亿美元,同比下降21.4%,环比增长7.5%;进口871.6亿美元,同比下降13.2%,环比增长15.6%。海关统计显示,6月份当月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降幅比今年前5个月累计同比降幅分别减少7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和14.8个百分点。
从出口商品来看,今年上半年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我国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降幅均小于总体降幅21.8%的水平。如服装及衣着附件、鞋类、家具、箱包等产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金融危机发生后,消费者首先削减的是耐用消费品、奢侈品等消费。而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多属于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小,因此出口业务相对需求弹性大的产品会好一些。当然,政策拉动效果也不容忽视。
“我对这部分产品的出口恢复比较乐观。”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认为,国家目前不需要花很多精力以补贴的方式来提高这些产品的竞争力,因为补得再多,很有可能是补给了进口国的消费者。“作为生活必需品,经济预期再不好,消费者也要买。”
此次海关总署发布的上半年外贸数据中,铁矿石、原油进口都在增加,如铁矿砂进口3亿吨,增长29.3%;原油进口9077万吨,微增0.3%。李稻葵表示,资源产品进口数据上升较多,反映出国内投资扩大对进口需求的上升。
对于下半年外贸形势的判断,隆国强则是审慎乐观的态度。他表示,虽然目前美国的金融体系开始趋于稳定,但实体经济的恢复尚不能做出准确判断,这也预示着外需市场仍存在不确定因素。
而李稻葵则认为,中国出口负增长的幅度从今年下半年起会不断收窄,但全年出口负增长的局面不会改变。
“订单少没关系,只要不把单子转给别人就行。现在,只要客户没倒,我们就要保住这些客户。”上述机电公司总经理向记者表示,一方面要想办法留住客户等市场恢复;另一方面要开拓新兴市场,如非洲、拉美市场等。“下半年,市场会慢慢解冻的。”
张军告诉记者,不是所有的市场都一片黑暗,东方不亮西方亮。“我们原来的客户群更接近于中低端,借金融危机之际,我们可以开拓高端市场,如欧美市场。在整个欧美市场低迷时期,我们可以研究和制订策略,等市场恢复时,也正是企业向欧美市场进军的好时机。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