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进口事关中国贸易由大转强
时间: 2011-01-27

专家表示,中国要由贸易大国变为贸易强国,不能单靠进出口数量衡量,必须优化贸易结构,如加大服务贸易的发展力度,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专家表示,中国要由贸易大国变为贸易强国,不能单靠进出口数量衡量,必须优化贸易结构,如加大服务贸易的发展力度,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培育一批中国自己的本土品牌。更为关键的是,要积极扩大进口,因为贸易强国不能只是出口大国,也必须是进口大国。

“过去30年,中国由经济小(弱)国、贸易小国和投资小国一跃成为经济、贸易及投资领域的大国,从‘十二五’往后的10年乃至20年,中国将由这三个领域的大国变为强国。”对外经贸大学FDI研究中心主任卢进勇教授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判断。

据卢进勇透露,由他牵头的对外经贸大学课题组正给政府相关部门起草一份报告,主要研究如何扩大进口及如何完善进口促进体系。

“只出不进、‘卖好买坏’是小农经济思想。”卢进勇强调,当前,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进行理论的调整与创新,树立崭新的“进口对中国经济发展重要性不亚于出口,甚至同等重要”的理念。

他指出,应追求贸易基本平衡,即将贸易平衡放在一个较长时间段来看,比如10年内。同时,不必过于介意短期内,如某一年份或某一个季度出现逆差的现象,也大可不必就此感觉“不安”。

对外汇储备、贸易顺差也必须辩证看待。事实证明,巨额顺差未必全是好事,外汇储备过于庞大反而为我所累。当前,国内许多大宗商品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物价飙升如“脱缰野马”,与大量外汇被转化成人民币导致的“流动性过剩”有密切关系。

积极进口扩大“话语权”

卢进勇认为,我国的外贸调控目标不仅应包括贸易发展目标,还应包括经济发展目标(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社会发展目标(扩大就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国际发展目标(与贸易伙伴国互利共赢)。

在过去的特定历史阶段内,我国提倡“千方百计扩大出口”、“打开国际市场”、“出口是重中之重”、“进口替代”等,这些政策措施的确促进了中国外向型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但在今天,我们必须站在全球战略高度来看待进口问题,必须考虑到进口国的利益,必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着想。为了巩固我国在国际政治舞台的影响力,必须继续团结亚、非、拉等一些新兴经济体。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也应考虑当地产业发展和市场承受力。其实,对一些发达国家市场的出口也是如此,不要总认为出口“多多益善”。

“客观而言,扩大进口会赢得众多出口国的欢迎,中国也会真正赢得更多的贸易方面的国际话语权。”他说。

卢进勇透露,其所在课题组在给相关政府部门的报告中建议:针对发展中国家,可以实施中国特色的“普惠制”,对亚非拉国家对华出口产品给予关税优惠或减免。

完善进口促进体系

卢进勇建议,可以通过完善中国的进口促进体系,为进口商品提供便利化,必须抛弃或改进过去限制、妨碍进口的规章和程序。与此同时,应该优化进口商品结构,增加消费品的进口,包括奢侈品。

然而,卢进勇也指出,进口只是“末端”,关键还在于改变国民的收入分配体系和制度。他认为,中国扩大进口货物的空间十分巨大,除了资源性产品、原材料、零部件、高科技设备等,也包括农产品和消费品。

就高科技产品而言,卢进勇提醒,即使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华出口“解禁”,数额短期内也不会很大,因为一方面我们自己的技术在提升,另一方面也不能指望他国把最核心的技术迅速转让过来,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来源:扩进口事关中国贸易由大转强


专家表示,中国要由贸易大国变为贸易强国,不能单靠进出口数量衡量,必须优化贸易结构,如加大服务贸易的发展力度,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专家表示,中国要由贸易大国变为贸易强国,不能单靠进出口数量衡量,必须优化贸易结构,如加大服务贸易的发展力度,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培育一批中国自己的本土品牌。更为关键的是,要积极扩大进口,因为贸易强国不能只是出口大国,也必须是进口大国。

“过去30年,中国由经济小(弱)国、贸易小国和投资小国一跃成为经济、贸易及投资领域的大国,从‘十二五’往后的10年乃至20年,中国将由这三个领域的大国变为强国。”对外经贸大学FDI研究中心主任卢进勇教授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判断。

据卢进勇透露,由他牵头的对外经贸大学课题组正给政府相关部门起草一份报告,主要研究如何扩大进口及如何完善进口促进体系。

“只出不进、‘卖好买坏’是小农经济思想。”卢进勇强调,当前,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进行理论的调整与创新,树立崭新的“进口对中国经济发展重要性不亚于出口,甚至同等重要”的理念。

他指出,应追求贸易基本平衡,即将贸易平衡放在一个较长时间段来看,比如10年内。同时,不必过于介意短期内,如某一年份或某一个季度出现逆差的现象,也大可不必就此感觉“不安”。

对外汇储备、贸易顺差也必须辩证看待。事实证明,巨额顺差未必全是好事,外汇储备过于庞大反而为我所累。当前,国内许多大宗商品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物价飙升如“脱缰野马”,与大量外汇被转化成人民币导致的“流动性过剩”有密切关系。

积极进口扩大“话语权”

卢进勇认为,我国的外贸调控目标不仅应包括贸易发展目标,还应包括经济发展目标(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社会发展目标(扩大就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国际发展目标(与贸易伙伴国互利共赢)。

在过去的特定历史阶段内,我国提倡“千方百计扩大出口”、“打开国际市场”、“出口是重中之重”、“进口替代”等,这些政策措施的确促进了中国外向型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但在今天,我们必须站在全球战略高度来看待进口问题,必须考虑到进口国的利益,必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着想。为了巩固我国在国际政治舞台的影响力,必须继续团结亚、非、拉等一些新兴经济体。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也应考虑当地产业发展和市场承受力。其实,对一些发达国家市场的出口也是如此,不要总认为出口“多多益善”。

“客观而言,扩大进口会赢得众多出口国的欢迎,中国也会真正赢得更多的贸易方面的国际话语权。”他说。

卢进勇透露,其所在课题组在给相关政府部门的报告中建议:针对发展中国家,可以实施中国特色的“普惠制”,对亚非拉国家对华出口产品给予关税优惠或减免。

完善进口促进体系

卢进勇建议,可以通过完善中国的进口促进体系,为进口商品提供便利化,必须抛弃或改进过去限制、妨碍进口的规章和程序。与此同时,应该优化进口商品结构,增加消费品的进口,包括奢侈品。

然而,卢进勇也指出,进口只是“末端”,关键还在于改变国民的收入分配体系和制度。他认为,中国扩大进口货物的空间十分巨大,除了资源性产品、原材料、零部件、高科技设备等,也包括农产品和消费品。

就高科技产品而言,卢进勇提醒,即使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华出口“解禁”,数额短期内也不会很大,因为一方面我们自己的技术在提升,另一方面也不能指望他国把最核心的技术迅速转让过来,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来源:海关总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