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支持扩大外贸出口的战略选择
时间: 2009-07-27

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经济增长迅速减速,我国的外部需求急剧减少。受此影响,今年1-4月,我国对外贸易出口3374.2亿美元,同比下降20.5%。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战略转变的新时期,海关支持扩大外贸出口的工作也面临着重大的战略选择。

去年以来

我国外贸出口形势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贸易发展战略逐步转向出口导向战略,在沿海地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同时,巨大的出口规模和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外贸出口也给中国带来了不利影响。

(一)出口规模巨大,已招致别国设置各类贸易壁垒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部分商品出口量值巨大,占据国际市场较大份额。2008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5923万吨,价值634.4亿美元;出口塑料制品158.3亿美元;出口空调3872万台,价值72.2亿美元;出口彩电1300万台,价值27.1亿美元;出口自行车11450万辆,价值6亿美元。目前,中国制造了世界上70%的玩具、60%的自行车、50%的鞋、1/3的箱包。正如美国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奥戴德·申卡尔所说,到目前为止,中国在很多行业中,尤其在那些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处于全球主导地位。

面对上述商品的大量涌入,部分国家纷纷设置针对我国的各种贸易壁垒,使我国相关商品出口面临困境。以钢材为例,2008年2月1日,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我国的冷轧不锈钢板材启动反倾销调查程序;2008年2月7日,加拿大边境贸易服务署首次对中国钢铁产品同时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判定中国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应诉企业存在倾销问题;2008年2月20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我输美环状不锈钢焊接压力管产品进行反补贴及反倾销立案调查,指控倾销幅度为8.36%-12.7%;2008年5月30日,美国商务部裁决对我国主要钢管生产商课以约700%的综合进口关税;2008年12月3日,欧盟对我国碳钢紧固件产品征收87%的反倾销税;2009年1月22日,美国商务部作出对我国不锈钢焊接压力管征收55.21%的反倾销税终裁;2009年2月4日,俄罗斯作出对我国不锈钢管加征28.1%的保障措施税终裁;2009年4月8日,美国钢铁业提起一项针对我国的反倾销诉讼,指称我国钢铁企业去年以不公平的方式在美国倾销部分型号的钢管,诉讼金额高达27亿美元;同日,欧盟也对我国输欧无缝钢管作出反倾销初裁,对我国涉案企业普遍征收24.2%的反倾销税,应诉企业反倾销税率为22.3%。

(二)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会使对外贸易条件恶化和外贸出口严峻

我国劳动力资源不仅绝对数量众多,而且价格相对低廉,这既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也是多年来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所在。这一比较优势的发挥促进了我国外贸出口规模的迅速发展,在不到15年的时间,我国外贸出口总额就从世界第十一位直奔至现在的第二位,今后一至两年我国外贸出口额可能超过德国,成为出口世界冠军。然而,这种出口政策和出口形势,一方面,造成了中国贸易条件的恶化,或者说是恶化的趋势。贸易条件(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虽然我国对外贸易量持续增长,但贸易条件却迅速恶化,有跌入“比较优势陷阱”的危险。商务部负责进行贸易条件课题研究的沈丹阳研究员认为,客观地讲,中国确实存在“出口价格下降,进口价格上升”的趋势。2008年,我国进口铁矿砂平均价格136.5美元/吨,上涨54.6%;进口大豆均价上涨56.5%;进口食用植物油上涨47.8%。这意味着,由于进口价格飙升,而出口价格温和上涨,一部分本应属于国内工业企业的利润被悄然转移到国外。

另一方面,造成我国外贸出口环境的严峻。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优势让众多竞争对手望而生畏,他们想办法限制进口,保护自己的市场份额。以纺织服装出口为例,2008年1月2日,土耳其政府正式通知我国,决定2008年继续对来自我国的44类纺织品实施配额限制;仅2008年前4个月,美国就通过其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宣布了12起关于中国纺织品的召回通报;2008年12月19日,美国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指责我国借推行多项奖励名牌的措施,为包括纺织品在内的部分产品提供不恰当的出口补贴,墨西哥亦同时参与美方的行动;从2009年2月起,美国对进口纺织服装产品实行新规,对不符合安全条例的产品将直接彻底销毁,企业违规将被重罚;2月13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就“购买国货”条款等一系列经济刺激方案达成一致意见,要求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所使用的任何制服和纺织品,都必须是本国制造的;欧盟日前对关于纺织品名称的第96/74/EC号指令作出修订,分别对纺织纤维的名称、纺织品标签内容和其他标记3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欧美国家上述措施的实施,致使我国纺织品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纺织品出口压力加剧。

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以及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正在发生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又将使中国外贸出口面临严峻挑战。

(一)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中,我国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受阻。这种不公正不合理表现为,由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组成的既得利益集团,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主导并利用现行各种国际规则,保护和扩大其既得利益。发达国家在抵制“生态倾销”、“社会倾销”及“不公平竞争”等借口下,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发展中国家,动辄以贸易制裁相威胁,限制发展中国家出口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二是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使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动摇。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升,环境和自然资源等瓶颈也日益突出,许多原本在中国投资的外国企业将眼光转向其他东亚国家。可以预见,今后几年,随着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将会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在大量外资的带动下,这些国家将有可能取代中国,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主要加工基地和新的世界工厂。

此外,虽然我国的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各国加强与我国经贸合作的意愿不断增强,但这同时也打破了国际经贸格局和利益分配格局,引起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关注甚至忧虑。面对中国的崛起,有的担心我国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国际市场份额的迅速扩大损害其既得利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视我国发展为威胁和挑战,制造和鼓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等,也将给中国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处理不好有可能成为我国国际贸易环境中的不和谐因素。

(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国外贸出口形势进一步恶化

一是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需求锐减。金融危机虽发端于美国,但由于美元的特殊地位,危机的影响迅速波及了整个世界并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危机除了使国际金融机构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与信用危机外,在国际贸易方面,危机造成世界各国的消费预期大幅下降,对原材料的需求和各类产品的进口将大幅减少,原材料价格普遍巨幅下挫。原油从几个月前的高位147美元下降到目前的60美元左右,有色金属、钢材、煤炭等各类原材料价格更是大跌40%-60%,这对于以原材料及初级加工品为主要出口产品的中国来说,无疑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此外,欧美是国际金融危机的“重灾区”,而欧美又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欧美经济的衰退进一步恶化了我国外贸出口外部环境。

二是金融危机导致世界新一轮贸易保护抬头,并且呈现新的态势。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来看,一旦世界经济面临萧条阶段,贸易保护就会抬头。现阶段,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又面临一个贸易保护的抬头时期,有文章将新一轮贸易保护归纳为以下4种具体表现形式:第一,贸易干预方式的转变,由间接干预转变为经常性直接干预。目前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更是纷纷采取措施,对本国经济及贸易进行直接的干预和保护,干预力度不断加大。第二,整体保护增强,各种多边、双边贸易组织不断涌现。世界贸易组织在协调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困难和局限,与区域经济合作特别是达成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高效率、低成本形成鲜明的对照,区域集团内部贸易自由化和对外保护同时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许多国家在集团内部实施低关税,甚至零关税,而对集团外部的国家却抬高进口壁垒。第三,成熟产业的产品趋于自由化(这是GATT和WTO长期工作的结果),但农业、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领域的贸易保护依然很严重。第四,贸易保护措施更趋隐蔽和多样化,保护手段逐步由传统的关税壁垒和反倾销措施向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绿色壁垒等“超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演变,欧美等发达国家还开始利用所谓的非市场经济地位、特保条款,以及纺织品出口措施针对我国实施不公平贸易手段。这些保护措施的实施将使中国外贸出口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积极支持扩大外贸出口的

战略选择

通过上述对我国当前外贸出口所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因素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出口导向这一传统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已经不能适应中国当前发展的需要,中国需要采取新的外贸出口战略。当前,国际市场的萎缩给稳定外贸出口带来了巨大困难,也蕴藏着极大机会,正是改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调整外贸出口发展战略的最佳时机。我们已经并将继续看到,国家正在适时地调整外贸出口战略,外贸出口正在努力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从“出口创汇”向“出口创利”转变,出口产品正在从资源、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正在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转变,正在从简单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高端加工转变。在这种形势下,海关支持扩大外贸出口的战略选择应当服从和服务于我国外贸出口战略的转变,把工作着力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力促进“三高”和绿色产品的出口

“三高产品”指高档次、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绿色产品是指在其生命周期全程中,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高、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对于海关来讲,一是要主动向国家提出支持“科技兴贸”政策建议,进一步优化出口结构,出台更有效的财税、金融、保险、退税等鼓励措施,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传统出口商品升级换代步伐,努力在我国优势技术领域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能力、附加值高、出口规模大的高新技术出口产品,从而为企业增加订单、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二是要积极推动健全环境贸易立法,顺应绿色消费的国际潮流,对有利于环保的贸易行为给予政策性扶持,把传统依赖资源消耗的贸易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的贸易,并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国家税收政策,加强对企业的宏观指导和支持,避免贸易壁垒,赢得市场空间。三是要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对“三高”和绿色产品出口“量身定做”海关通关便利措施,减少企业通关时间和成本,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同时要充分发挥海关统计监测预警的服务作用,有针对性地加大市场的动态跟踪和专题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和抵御金融危机风险提供数据和信息服务,高效培育和增强我国战略性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

(二)积极扶持服务出口的新业务

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各国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这种调整导致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使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服务外包成为跨国投资的主流,适度发展服务贸易势在必行。海关要主动促进来华旅游、承包工程、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等领域的国际服务贸易;在我国抓住国际服务业外包快速发展的机遇积极承接新一轮的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国家赋予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税收、外汇、产业和贸易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普遍具有的良好的区位、人才、技术、资金等先发优势,为建立服务外包基地创造条件,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争取跨国公司及国内大型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软件研发中心、科技研发中心、产品设计中心、技术咨询中心、物流中心等共享运营中心,以进一步转变经济、贸易发展方式。同时,海关要积极推进服务贸易通关便利化,为服务贸易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环境;深入分析不同行业的比较优势,针对国际市场特点和需求,提高通信、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等新兴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促进服务贸易规范有序出口。

(三)切实保护出口产品的品牌

实践证明,知识、名牌和核心技术越来越发挥着重大作用,对于企业参与世界竞争、提升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都有重要意义。海关要积极参与并大力支持出口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在当前金融危机条件下突围外贸困境,增强中国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和抵御市场冲击的能力,促进我国自主品牌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要利用海关各项优惠政策和海关的优质服务,与企业、政府、中介组织和社会各界等各方面密切配合,对自主出口名牌从培育、宣传、保护和发展等各个阶段进行全方位的扶持,为自主出口品牌“走出去”提供个性化的法律政策支持和信息服务;要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并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的知识产权的海关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权产品非法出口等违法行为,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要探索实施对自主知识产权侵权和解与知识产权总担保等优惠措施,降低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维权成本,促进我国自主品牌企业发展。

(四)推动改进对外贸易指标体系

构建一个全面客观、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外贸增长指标体系,对我国的外贸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国的外贸指标体系尚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通常以进出口额大小来论外贸工作成败,在考核贸易绩效时很少用人均出口额这个指标;把市场多元化当成“多元化战略”的全部,只靠计算出口国别个数来断定我们的多元化战略实施的成效;提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却没有考虑出口商品结构是否与世界市场需求结构相吻合;较多关心加工贸易的发展和贸易额的增长,较少关注加工贸易增值率的变化等等。因此,要完整地评估我国贸易业绩,还应将诸如世界市场份额、世界市场份额的变化、市场多元化、商品多元化、企业多元化、人均出口、出口外向度、出口额、出口增长率、与世界市场需求匹配率、产业内贸易等指标纳入评价体系。海关要发挥掌握开放型经济第一资料的优势和掌握国际市场“晴雨表”的有利条件,有针对性地向国家提出改进对外贸易指标体系的意见和建议,力求通过建立完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来反映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以促进我国外贸出口的发展。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