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时值中美第二轮战略与经济对话(S&ED)即将召开之际,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率领的奥巴马政府首个内阁级贸易代表团抵达中国香港,并就中美双边共同关注的双边经贸问题发表看法:美国的出口控制体系确实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会给本国产品出口制造障碍。目前美国政府正对出口控制体系进行修改,预计将在今后几个月内出台这一体系的“修改版”,会有一些“实在的建议”。
考虑到5月24日即将在京举行的中美第二轮战略与经济对话(S&ED),双方在会前互释善意,争取营造双边互信互利的谈判氛围可以理解。中方也在近期终止了5个月的减持行为,3月环比增持美国国债177亿。
事实上,早在2007年的美国出口管制清单修订时,美方将中国从出口管制清单上单独列出,并把航空航天等重点行业产品列入限制出口名单,等于关闭了美国绝大部分尖端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的大门。而随着近年来欧盟、日本对华技术产品出口限制的进一步放开,美国中端技术产品不再具有任何竞争优势。
相反,中国近年来在技术进步方面有所长进,再加上台湾地区与日韩等国工厂大量进入中国,中低端技术产品领域中国进口依赖程度大大降低,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甚至考虑到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和本国生产政策优势,其成本还低于来自欧美的竞争对手。这也是为何近年来随着外资超国民待遇的逐渐取消,欧美企业在华竞争力大大削弱的原因之一。
反观美国方面,2007年对华管制清单修订未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而此次再度提出修订出口控制体系,其实际效果恐更不尽如人意。美对华贸易出口受限的根源在于产品出口限制。2007年制定的出口管制清单基本限定了未来若干年内允许对华出口的产品目录,在短短2-3年内这一清单所列产品不可能出现大幅修订。如果只是对控制体系进行简化操作流程的修改,等于筑塘养鱼,却无鱼可放,其增加美对华出口的实际收效可以想见。
其次,改革现有的出口控制体系短期进展有限。目前的美国出口管制体系是由美国国务院和商务部分别执行两套管制清单,有3个颁发执照的机构,多个执法机构职能交叉重叠,没有一个信息共享系统。鉴于相关利益集团的影响以及改革方案需要美国国会两院旷日持久的审议修订与相互妥协,奥巴马政府早已酝酿了8个月的出口管制改革措施要想取得预期目标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
再次,美国对华出口控制体系改革针对以往政策的“纵向比较”可能的确有所进步,但是中国所需的是美国针对其他竞争对手———日欧等国家地区的“横向比较”优势。事实上,在对华出口产品清单限制了技术含量的前提下,美国出口控制体系仅仅是相对历史小有进展,那么其对华贸易出口将很难取得突破。
中美之间贸易失衡的根源在于无法实现贸易理论模型中的产品与技术转移“无摩擦”假定,美国为限制自身要素禀赋优势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导致了对华出口逆差的大量增加。而中国不可能在目前选项众多的情况下单单增加对美中低端、甚至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可以想见,在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力度空前,技术进步早已联合日欧的情况下,如无实质性的尖端技术转入中国,其合作空间将十分有限。(陆志明)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