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刮目相看,上海的港口管理部门却并未陶醉,如今,上海港有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航运中心指标体系”表,从16项指标分析上海港的发展现状及与国际大港的差距,力求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跑道上,实现新的跨越。
专家介绍,该指标体系运用了目前国际港航界通用的评价方法,细细分出16项指标,来显示港口环境的优劣。这些指标中,除了有“集装箱吞吐量”、“航班密度”、“集装箱国际中转量”等硬标准外,还有“港口信息化水平”、“船舶拥有或经营规模”、“航运衍生服务”、“国际影响力”、“航运市场监管体系”、“航运相关大专院校”等诸多软指标评价。而且,每项指标都有详尽的含义说明和计算方式。如以“平均每个重箱滞留港区时间”来说明港口集疏运效率,以“每年航运毕业生签约率”来显示航运相关院校的实力等等。
仔细比对这张表,上海港的“软肋”清晰可见:集装箱国际中转量比重偏低;集疏运体系待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业亟待发展;通关效率仍需改善。市港口管理局局长许培星表示,目前的指标体系只是一张推荐评价表,选取自一份分为3级共59个子指标的母体系。未来的上海港,还将每年与新加坡、香港、伦敦、鹿特丹、纽约等国际大港进行横向比较,以分数来确定差距,为决策提供依据。
“十一五”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时期。提升上海港枢纽功能,充分发挥枢纽港的集聚、辐射效应,更好地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是党中央对上海的要求。重担在肩,义不容辞。上海选择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拓展航运服务业,正是对中央要求的积极响应。
在这张表之后,上海港正在紧锣密鼓地推出一系列动作,如开发航运指数期货交易、力推上海国际航运定价中心的建设等。此外,上海港还将完善洋山保税港区的功能建设,争取获得更具吸引力的“退税”政策,从而吸引“水水中转”。还有,今年上海港内河航运建设也将升温,杭申线、苏申外港线等连接长三角的内河航道将启动整治工程……关于船舶的登记,国家有关部门亦已启动在沪建立国际船舶特殊登记制度的研究,更多航运企业回国注册船舶将不再是遥远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