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件农产品进口的事儿令业内人士揪心。一是海关总署5月11日发布的进出口预警监测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大豆进口量超过1000万吨,累计进口1015万吨。其中,黑龙江进口大豆44.1万吨,同比增幅达到了84.5倍。二是据海关统计,今年1~2月份,我国奶粉进口4.15万吨,同比增长101.4%。让人揪心的不只是进口数量的猛增,而是猛增所带来的国内大豆、牛奶收购价格大跌,农民损失惨重。还有,国家为此付出的救市成本以及救市造成的尴尬局面。农产品进口增加给我国农业造成了严峻的考验。现在的问题是,面对十多年来形成的局面,我们要思考的已经不是如何阻止“狼来了”,而是应该从另一个角度看农产品进口:进口的冲击并不全是消极因素,它完全可以转化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秩序建立的新契机。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转“危”为“机”。
先看大豆进口。可以说,正是为了抵御进口大豆的低价冲击,保护中国非转基因大豆的品种资源优势,国家才从2002年开始对东北4省区大豆实施高产高油大豆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农业部还制定了《高油大豆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但是,记者2005年到黑龙江中部的大豆主产区也是项目区的海伦市调查时发现,农民种的大豆多是“花豆”,也有黄豆,但农民称之为“芽豆”,这些“高蛋白大豆”主要出口日本,用于豆制品加工。由于当地的高油大豆的市场没有“花豆”和“芽豆”好,尽管实施了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农民依然种植政府没给补贴的大豆品种。据农业部统计,5年间,我国高蛋白和菜用大豆满足自需,出口量一直保持在20多万吨,出口价格比国际榨油大豆高30%左右。但油用大豆自给率大幅下降,由2001年的52.5%下降到2007年的29.2%。去年,在国产大豆价格一蹶不振的时候,海伦市东源油厂出口到日本的国产大豆价格却是每吨4600元,高出国储大豆900元。
对此,政府已经“转”了。农业部去年发布的《大豆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已经去掉了“高油”两个字。因为通过5年的努力发现,我国大豆目前的竞争力在食用大豆,农业部为此提出新的大豆发展思路是:统筹油用、食用大豆生产协调发展;发展目标是:保证食用大豆供给,努力稳定高油大豆自给水平。今年黑龙江大豆进口的增幅来自该省最大的油脂加工企业九三集团,一季度共进口大豆42.3万吨,主要用于集团在大连、天津、广西三地的大豆压榨企业,以此来保集团在黑龙江的5座加工国产大豆的油脂加工厂运转。据测算,企业加工每吨进口大豆的利润约为200元,而使用国产大豆只能保本。要不要加工进口大豆,黑龙江大豆油脂加工企业的老总们几乎成了中国的“哈姆雷特”,“是活着还是死去?”“是要脸还是要命?”最终,“民族英雄”也放弃了“脸面”。
其实,这是进步。政府和企业都应该正视经济发展规律。目前,油豆产业是国外强,而“芽豆”产业我们强。现在到了明确油豆、芽豆是“俩产业”的时候了,各走各的路,各发挥各的优势。我们的油豆目前难以与美洲大豆抗衡,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中国豆腐”做得像“日本豆腐”一样畅销?
再看奶粉进口。三鹿奶粉事件后,摆在奶企面前的一个大难题是如何在进口奶粉低价冲击下突围。据了解,进口奶粉主要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大洋洲去年气候条件转好,牛奶产量上升,奶粉价格下调,出口增加。由于美国与我国将同时进入产奶高峰,且乳品价格远低于国内价格,价廉物美的美国奶源也将市场目标指向我国。与大量进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的奶粉出现了大量积压。去年9月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后,国产奶粉大量囤积。到11月,全国奶粉库存达到30万吨,引发了一波大规模的奶农倒奶、杀牛现象。据估计,4月份以后,我国北方主产区将进入产奶旺季,原奶产量将大幅增加,收购价格可能继续下滑,进口奶粉必将掀起新一轮攻势。由于国际奶粉市场价格不断回落,国内外奶粉价格倒挂,大量食品企业将原本属于国产奶粉的订单转向洋奶粉。
进口奶粉的冲击其实是生产方式的冲击,而要改变我们的奶牛生产方式在目前基本是不可能的。新西兰平均一个牧场存栏奶牛330多头,高度规模化。奶牛饲料来源于牧场本身,牛奶销售是合作社制,产销关系极其稳定。这些都是我们无法比拟的。我们能比的是自产自销。牛奶再好只能将固体乳制品外销,无法在销地形成鲜奶消费优势。对此,我们应当做好两件事,一是开拓鲜奶消费市场,二是加强鲜奶消费管理。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一季度36个大中城市居民奶制品消费(数量)统计”显示,36个大中城市每人平均消费鲜奶4.89千克,奶粉0.14千克,酸奶0.97千克。从中可以看出,鲜奶是主要消费品种。但现在许多企业出于成本考虑,不用鲜牛奶加工鲜奶和酸奶,而是使用奶粉勾兑。奶粉勾兑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它的营养成分远不如鲜奶本身,但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不严格执行国家的“复原乳”标识制度,使得鲜奶与复原乳在市场上同价竞争,鲜奶加工企业就难以为继,就走到使用进口奶粉勾兑的道路上去,必然拒收奶农出售的鲜奶。对此,通过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执行“复原乳”标识制度,开启全新的鲜奶消费市场。记者从该统计中发现,目前,鲜奶主要消费集中在两类城市,一是北京、天津、大连、青岛、成都这样的时尚城市,二是石家庄、呼和浩特、银川、乌鲁木齐这样的产地城市。这说明,从监管体系建设入手开拓鲜奶消费市场是大有可为的。
总之,“转危为机”的核心是“转”。全社会都应该为此付诸行动。比如,今天,你就可以去买一桶九三大豆色拉油和一袋三元巴氏杀菌奶。
(来源:农民日报)
- 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06号(关于进口法国种禽 ...
- 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03号(对检出新冠病毒核 ...
- 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01号(关于进口赞比亚鲜 ...
- 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02号(关于优化电池等进 ...
- 我国将较大范围下调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
- 阿里宣布大进口战略 全球设六大采购中心
- 进口奶粉最新政策出炉 海淘跨境购仍难监管
- 海关总署公告2018年第7号(关于实施贸易救济措施 ...
- 浙江自贸试验区海关创新举措成效初显 舟山口岸铁矿石 ...
- 福州口岸2017年度进口汽车整车突破一万辆
- 今年前11个月上海海关关区牛肉进口量增价涨
- 印度宣布提高手机进口税率 苹果最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