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十一五”物流规划,市经委将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可概括成六个关键词,即区域物流合作、提升园区功能、产业联动发展、物流市场培育、标准制定技术应用和政策实施。
一、区域物流合作。 加强区域交通联动,贯通高速公路路网,提高道路货运运营效率。加强区域海关、检验检疫联动,以上海电子口岸平台建设为中心,提高口岸通关效率,优化服务环境。支持长三角区域物流合作项目建设,拓展物流服务功能,增强物流辐射能力。
二、提升园区功能。深水港物流园区充分发挥保税港政策优势,提高沿江、沿海内支线中转和国际中转能力。外高桥物流园区抓紧完成伦敦金属交易所对期货交割库的验收,促进物流与金融联动发展。浦东空港物流园区建立国际知名物流企业亚太分拨中心,发展国际物流增值服务。西北综合物流园区结合陆上货运交易中心建设,建立覆盖全国各地的150条公路专线网络,提高上海服务全国物流发展的能力。
三、产业联动发展。推进制造业基地与物流基地供需对接。以国际汽车城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为重点,集聚长三角知名汽车物流企业,进一步扩大汽车物流业务;以化工区专业物流企业集聚为契机,加快延伸化工产品的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等物流增值服务。以临港装备制造业基地物流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供应链物流一体化服务。以钢铁基地大力发展钢铁服务业为突破,满足煤炭、铁矿石等货物运输需求,罗泾将建成年吞吐能力达3780万吨的世界上首个全自动化散货码头。提高商贸流通业物流现代化水平,支持商贸、流通企业改造业务流程,整合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四、物流市场培育。搭建一批物流资源交易平台,如陆上货运交易中心暨“上海道路货运公共信息平台”;培育一批专业化、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发高端物流服务市场,促进金融企业从“单一融资”向“全流程融资及金融服务”转变;促进物流企业的仓单质押等增值业务发展。
五、标准制定和技术应用。加快物流标准研制和推广。推进本市科研、高校和行业组织和企业参与物流国家标准的研制和制定,如汽车物流已成为全国行业标准。推进入驻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基地的企业率先应用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发布冷链物流地方标准。加快信息化应用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动EDI、WMS、GPS等成熟的先进技术在企业中广泛应用;支持电子标签(RFID)在危险化学品、食品冷链、保税车辆和集装箱、托盘管理等方面率先推广应用;应用建模软件优化物流方案,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连通物流园区、产业基地、市级以上工业区等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要素集聚、数据共用、信息互通。
六、政策实施。根据《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重点支持涉及城市公共安全、食品安全和医药安全的危化、冷链、农产品和医药物流项目,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和区域物流合作项目。继续做好国家税收试点物流企业推荐工作。加快落实技术创新专项政策,支持物流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发挥商务部和本市支持自主品牌的专项资金作用,推动物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