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发起反倾销 中国紧固件打响反击战
时间: 2009-10-22

10月12日,中国政府要求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设立专家组,就今年年初欧盟对中国紧固件征收最高87%正式反倾销税案进行调查和裁决。对于中方此次上诉WTO,欧盟在其反倾销统计报告中强调,此次为中方首次以原告身份要求WTO对欧盟进行调查。以往都是欧盟为起诉方,中国一直充当着被告的角色。

欧盟发起多项反倾销调查

2007年11月9日,欧盟委员会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钢铁紧固件发起反倾销调查。同年,欧盟总共展开6起反倾销调查,所有调查都是针对中国,无一例外!

据新华网报道,根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欧盟共对中国产品新发起5项反倾销调查、3项临时反倾销措施和4项正式反倾销措施,矛头主要指向钢铁类产品。其中,仅8月以来的短短两个多月里,欧盟对华共发起了3项反倾销调查和两项正式反倾销措施。

除了钢铁紧固件外,欧盟目前还对中国多类钢铁产品展开了反倾销调查。因此,紧固件案在WTO的裁决结果作为中国对欧盟的第一役,将对其他出口产品案件产生深远的影响。

欧盟行为损人而不利己

值得关注的是,欧洲紧固件分销商协会近日致函欧盟委员会,抗议对华紧固件反倾销诉讼。

欧洲紧固件分销商协会主要由欧盟的进口商和零售商组成,其成员有相当数量与中国企业有业务往来。该协会认为,一旦欧委会裁决反倾销成立,将导致失去中国这一重要贸易合作伙伴,留下的缺口将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弥补,从而可能引发欧洲紧固件供应不足,并影响到汽车、机械等相关产业。

采取反倾销措施不仅伤及中国企业,同时也将大大提高欧盟下游产业的生产成本,而这些生产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欧盟消费者头上。事实上,本案的中方律师罗伯特·麦克莱恩根据他掌握的数据,欧盟紧固件生产行业无论是销售额、利润还是就业都呈上升趋势,根本不存在什么损害。他认为,欧盟委员会之所以支持征收反倾销税,更多的是受到政治因素的驱动。

而中国企业同样面临着重创。据温州海关统计,2007年温州市钢铁紧固件出口2867.13万美元,同比增长76.71%,其中对欧盟出口975.79万美元,占同期钢铁紧固件出口的34.03%,同比增长129.65%。而此次欧盟通过87%的高额关税,将意味着中国紧固件产品基本上失去了竞争力。引用经济观察网的数据,自去年10月以来,浙江嘉兴几十家紧固件企业就未能向欧盟卖出一根螺丝钉。一面是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出口压力,一面又是欧盟的高额关税,金融危机已经让不少紧固件企业生产规模压缩2/3以上。

欧盟调查涉嫌程序违规

根据WTO的规定,欧盟发起反倾销调查应由50%以上的国内产业支持方可立案,而本案中支持调查的国内产业只占国内整个产业的27%,并且欧盟拒绝提供起诉方的名单和认证材料。

而且,欧盟将整个中国紧固件出口企业认定为“非市场经济”状况来确定其出口价格,只有极少数的个别企业获得个别待遇,不符合WTO反倾销协定中关于对企业进行个别、公平的调查以及信息公开的原则。

欧盟在对中方调查中,只给中国出口企业15天的时间就市场经济待遇和个别待遇问题递交问卷,明显违反了WTO反倾销协定中的30天回复问询的期限。

在选择替代国企业做成本比对的问题上,欧盟仅选择了一家地处印度的高强度紧固件生产商,该厂商向欧盟出口产品是汽车用高档紧固件产品,而与之比较的却是中国低档碳钢螺栓。

产业损害调查不合理

在倾销损害的确认上,欧盟把标准紧固件和特别紧固件划定为“相似产品”,忽略了产品间的不同性质、不同用途和不同的客户群,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损害调查是不合理的。

在计算损害幅度上,欧盟没有准确地统计整个产业所受的损害,而是仅仅根据支持立案的27%的国内生产商进行统计,并且在此27%的欧盟生产商中提取样本调查,仅占欧盟整个产业的17.5%。这也是不合理的。

欧盟也没有在“国内产业”的确认中排除与出口商和进口商有联系的生产厂家,甚至本身就是进口商的生产商被确认为“国内产业”。这造成了两家欧盟企业一方面推动欧盟对中国紧固件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另一方面又钻了欧盟反倾销程序的空子,为各自在中国设立的企业赢得了豁免待遇。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欧盟的此种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助长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应该通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给予遏制。中国政府要求欧盟给各国政府和业界传递一个维护公平贸易的正确信息,以避免更多的贸易摩擦。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