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成本低廉的“老”法宝,中国企业又踏上了光伏出口的大前线,但是这个法宝究竟能保多久,却没人知道。
采访中,对欧洲市场需求充满信心的浙江公元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贝金华向记者讲了这样一段话:“包括我,我们整个行业的多数企业,都是靠着出口退税拿大部分利润的,去年光伏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持续稳定,综合成本下降,由此我们出口的利润才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些许保证。但现在,碰上欧洲削减补贴,需求市场估计会受到影响,不过,依靠中国光伏产品的高性价比,应该不会受到太大冲击。即便有,我们也做好了适度调整单价,让出部分利润的准备,我们企业要求不高,只要有利润就好。”
“只要有利润就好。”这是不少中国出口企业最常挂在嘴边的话。还未完全参与到全球新能源技术的竞争中,就先以低成本承接住欧美等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新能源产业,中国企业周而复始的窘境令人心酸。如今,以组件出口大国身份亮相的中国光伏制造业,再次不可避免地跳入了看国外市场脸色吃饭的怪圈中。
技术的原因,由于发展等多种问题,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但市场单一的问题,却是众多中国光伏制造企业急于摆脱的,它至少可以改变定价过于被动的局面。
中国宝利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陈阳历提到,为了使公司光伏产品出口多元化,他们于2010年在美国设立了办公室和仓库;贝金华也说,公司也在积极注意欧洲之外的市场,只要发现哪个国家的政府有了政策支持,他们就会积极到那里去推广。
可推广光伏产业对大多数经济体来说都是奢侈的,如此说来,也只有类似美国这样占据世界太阳能电池板市场总额290亿美元中的160亿美元的大经济体,方有可能“匹敌”欧洲。包括罗氏证券等多家咨询机构也都提到,降补导致的德国等欧洲国家需求的下降,2011年可从美国、加拿大等预计涨势强劲的市场弥补。
但现实正如中国机电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秘书长孙广彬所说,除欧洲外的光伏市场,由于市场准入标准过于严格,其发展环境并非如想象般优良。以美国为例,拿着“301调查”的由头,中美两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摩擦从未停止。今年1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军队拨款法案中,一项美国军方不得采购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特别条款,又几乎彻底关上了中国光伏入美的大门。
美国大门只开一条缝,欧洲各国又拼数量似的调整补贴,不知中国光伏企业的低成本优势,还能支持多久。但无论是真坦然,还是不得已,至少在预见的可生存时期,欧洲“依赖症”依然是中国光伏企业挥之不去的。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