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和美国彼德森研究所日前发布研究报告预测,一旦实行碳关税,中国制造业出口额将削减五分之一,所有中低收入国家出口额将削减8%。
欧盟、美国、法国相继将碳关税制度提上议程,我国食品、轮胎等行业也已经接到碳关税“警报”。碳排放已然从一个环境问题,演变成了摆在中国出口面前的经济问题。
碳关税或重创我国出口
当中国企业频频遭遇反倾销、保障措施等贸易壁垒时,又一出口障碍横亘在了不远处。
2009年6月,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2009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提议从2020年开始征收碳关税。11月,法国政府提出将从2010年1月1日开始对环保立法不及欧盟严格的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品征收碳关税。尽管两国的碳关税目前还处于“纸上谈兵”阶段,但其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意图却明显得让中国、印度等国家“不寒而栗”。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相关研究认为,如果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后实施碳关税,其征收水平很可能会在30-60美元/吨碳左右。而且,按照每吨碳60美元计算,碳关税的税率已经接近甚至超过我国部分出口产品遭遇的反倾销税。
该研究称,在15个工业品生产部门中,受碳关税影响产量下降比例最高的五个行业依次分别为:仪器仪表办公机械、纺织业、服装皮革羽绒制品、电气机械器材和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其中受冲击最为严重的仪器仪表办公机械制造行业在30美元碳关税率下产量下降3.50%,在60美元碳关税率下产量下降6.96%;纺织行业在30美元碳关税率时产量下降1.60%,在60美元碳关税率时产量下降3.18%。”
“带色”的碳关税
以轮胎行业为例,按照欧盟的有关法规,到2012年,输欧的中国轮胎必须要打上“节能轮胎”标签,否则将被加征“碳关税”。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轮胎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推算,如果我国的轮胎被课以碳关税,税率将可能高达80%以上。
而就在昨天举办的中欧社会论坛第三届双年聚会上,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支招”。他表示,低碳经济的实现需要发展零碳产业和减排技术,对于二氧化碳要利用、处理和封存“三管齐下”。
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再到哥本哈根峰会,碳排放从一个环境问题渐渐演变成了政治、经济问题。不过,从碳排放权到碳交易市场再到碳关税,全球对于碳排放的控制正在经历规则细化和提高可行性过程。
出席中欧社会论坛的法国前总理米歇尔·罗卡尔表示,《京都议定书》按比例减少碳排放量,标准简单、单一,因此在全球广泛获得认同。不过,2005年,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该协议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遭到质疑。
对此,米歇尔·罗卡尔认为,对碳排放进行收税的制度相对更有效、标准更清楚、更稳定。“但政治上讨论它的时候,比前一种制度要远远复杂得多。”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