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州海关对外公布,该关成功破获一起通过国际快件走私毒品案,捣毁一个家族式贩毒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4人,查扣冰毒73克。
2009年8月3日,福州海关驻邮局办事处像往常一样忙碌着,海关工作人员正对数千件进出境快件进行查验。一个寄往澳大利亚物品名为“枕头、衣服”的包裹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万里迢迢寄一个枕头的情况并不多见,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判断这个包裹一定暗藏玄机。不出所料,海关人员在枕头芯里发现了一包用复写纸包裹的晶状物体,经鉴定为冰毒73克。犯罪分子利用邮递渠道人货分离的特点,使用假姓名、假地址增加案件侦办的难度,企图逃避刑事打击。
寻找包裹主人
案发后,邮局接到一个神秘的电话,一个女子自称是藏毒包裹的主人池燕,想了解包裹货运信息并希望包裹尽快抵达境外。虽然电话是从三明市打来的,但邮局工作人员听出电话那头操着福州口音。根据这条线索,缉私警察进行细致的走访摸排,将目标锁定平潭一名叫汪薇薇(化名)的女子,并对其实施布控抓捕。
汪薇薇,20出头,在三明市一家肉干铺当售货员,无不良犯罪记录。出人意料的是,缉私警察在她家竟然搜出另一份邮寄详单的收存联,寄件人同样填写着池燕,目的地同样是澳大利亚,唯一不同的是交寄日期。难道汪薇薇不止一次用假姓名邮寄毒品?难道这个年轻女子是惯犯?她是否还有同党?
汪薇薇见事情败露百般抵赖,一口咬定包裹是一名陌生人交给自己的,对整个事情的讲述前后矛盾,漏洞百出。经验丰富的办案人员推断,如果汪薇薇是受人指使,一定会如实交待犯罪事实以便于减轻自身的刑事打击。“除非两种可能,一是你自己就是包裹的主人,二是指使你邮寄包裹的是你的亲人,你为了保护他不惜牺牲自己。”侦查科朱科长的话一针见血,直指要害,说到汪薇薇心底深处最不愿面对的事实。汪薇薇泪如雨下,说出了事实的真相。原来,幕后的主谋是汪薇薇的亲弟弟,刚满19岁的汪铮(化名)。汪铮得知姐姐被抓的消息后,早已逃之夭夭不知所踪。
汪铮有一个在广州肇庆承包工地的表哥,汪铮为了逃避追捕不敢和家里联系,又没有生活收入,侦查员判断他很有可能躲藏在其表哥的工地中。几名侦查员两次赶赴广州假扮成工人混入汪铮表哥的工地摸查并证实了这个大胆的假设。汪铮被抓捕归案。
年仅19岁的汪铮有着和其年龄不符的老练,在审讯中矢口否认自己曾经邮寄毒品。走私毒品罪乃重罪,将受到严厉的刑事打击,大多数犯罪嫌疑人否认自己的犯罪事实作为自我保护的手段。“我们要通过多方收集证据如实还原事实真相,让法律做出公正的裁决。”专案组的朱科长说。
还原事实真相
缉私警察通过对各邮局监控摄像头记录下的影像资料的仔细分析比对发现,8月2日,也就是案发前一天下午,有两个年轻小伙子在平潭某邮局营业厅交寄一个枕头,邮局工作人员要求查看一下枕头的时候,他们立刻改变主意说不寄了,拿着枕头仓惶离去,没有留下任何线索。画面中出现的枕头和福州海关查获的藏毒枕头非常相似,但是涉案包裹是第二天从相隔279公里路程的三明市投递的。这两个小伙子是谁?他们与福州海关查获的藏毒包裹之间是否有关联?还是纯属巧合?
除了录像资料中并不清晰的两个人影外没有任何线索,案情似乎陷入了僵局。缉私警察决定立刻调整计划,从另一个方向进行突破,核查犯罪团伙的资金流。
汪薇薇交代,自己帮弟弟交寄包裹时收取了500元的跑腿费。经侦查发现,8月2日,也就是包裹交寄的前一天下午,的确有一笔500元的款项打入汪薇薇丈夫卓某(也就是汪铮姐夫)的账户,而汇款人并不是汪铮,而是一个叫汪晓斌(化名)的人。缉私警察在调阅汪晓斌的基本资料时惊奇地发现,汪晓斌就是出现在8月2日平潭邮局监控视频中交寄枕头的人之一。视频资料中和汪晓斌一起的另一个人又是谁呢?案情进一步扩大了。
汪晓斌,19岁,是汪铮农村老家的邻居,案发后躲藏起来,11月6日,汪晓斌约网友在平潭市某饭店见面时被缉私警察抓获。据汪晓斌交代视频中另外一个人是汪铮的表弟—年仅18岁的周周(化名),他们三个人都参与了犯罪并进行了严密的分工。
经过深挖扩查,汪薇薇走私毒品案案情终于水落石出。由汪铮为首,汪铮大姐、汪薇薇、汪铮表弟周周以及汪晓斌共同参与并严密分工前后策划了数次毒品走私活动,涉案毒品的具体数量还在进一步核实中。
全家为澳洲毒贩打工,90后唱主调
据知情人士透露,汪铮出生于中国一个典型重男轻女的农村家庭。汪妈妈东躲西藏生了三个女儿后,好不容易盼来了一个男孩,他就是汪铮。汪铮是家里的小霸王,全家都宠他纵他,就连贩毒都不例外。高一那年汪铮辍学了,走上社会开始混迹“江湖”。2007年,汪妈妈东借西凑了一些钱供汪铮到澳大利亚留学。
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亚洲学生已经成为黑帮招兵买马的对象,他们欺骗刚到澳洲,英语不好的学生。汪铮就是其中之一。汪铮在澳大利亚结交了一些狐朋狗友根本无心学习,留学不到一年就说要回国打工。
同案犯交代,2008年下半年汪铮回到国内找了一个运送煤气罐的差事,暗地充当毒贩马仔谋取暴利。每次买货和毒资结算都由远在澳大利亚的毒贩完成,汪铮按对方的电话指示的时间到指定地点等货,会有“上家”主动和他联系,把澳方订购的货交给汪铮。汪铮每邮寄1盎司冰毒就能从澳大利亚毒贩处收到1万元“辛苦费”,利润相当可观。汪铮拿到货后就发起全家总动员,汪铮大姐提供其住所作为毒品包装地点,汪铮、汪晓斌和周周负责包装,由汪妈妈和汪薇薇负责向邮局投递。案发后,澳大利亚毒贩打电话催问汪铮货怎么还没到,汪铮就责问二姐汪薇薇,于是就有了汪薇薇冒名池燕打电话到邮局询问的一幕。汪薇薇供述,汪铮看了很多警匪片,模仿警匪片里的情节不断更换手机号码,还叫她一起更换手机号码来逃避追捕。
团伙中年龄最小的周周刚满18岁,是个清秀文静的孩子。周周交代,他经常和汪铮一起玩,高三的时候汪铮从澳洲留学归来叫他帮忙,他就答应了。高三毕业后,周周顺利考取了贵州一所大学。但令他始料不及的是,等待他的不是高等学府的大门,而是冰冷的铁窗。
参与这起走私毒品案的大多是稚气未脱的少年--他们出生于1990年以后,是眼下为人们所熟知的“90后”。他们走上犯罪道路源于家人的纵容包庇,其所暴露出来的法律意识的缺失、价值观的扭曲和社会道德的沦丧等等社会问题更令人担忧。
为了阻断毒品走私的罪恶之链,让毒品走私分子无机可乘,福州海关一方面强化缉私与监管力量的部署调配,加大案件的查处力度,给走私分子迎头痛击;另一方面,通过深入研究当前邮递渠道毒品走私的规律和特点,联合邮政、公安等部门,齐抓共管,堵源截流,共同打好禁毒人民战争。
来源:海关总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