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印度财政部保障措施局发布公告,决定终止对我乘车用轮胎特保调查。日前,中国商务部公平贸易负责人就此发表谈话表示赞赏。这位负责人表示,这一决定不仅有利于中印双边贸易关系的稳步发展,也有利于印度众多下游企业的利益。中方希望与印度政府就双边贸易中的问题加强沟通与协商,并鼓励双方业界加强对话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印度于今年5月18日对中国产乘车用轮胎发起特保调查。商务部高度重视此案,随即进行了多层次磋商交涉和充分的法律抗辩,相关行业组织、企业也进行了积极的法律抗辩和游说工作。
此前,印度财政部保障措施局还于9月23日发布对我汽车前桥梁、转向节和曲轴特保调查的终裁公告,认为自中国进口的这些产品的数量增长是暂时的,且无有效证据显示进口产品与市场扰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裁定对自中国进口的产品不征收特保税。(商务部网站)
贸易保护主义的催化剂是经济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美国的这次特保案也不例外。但美国采取的这一措施也许影响的不仅仅是轮胎行业,“轮胎特保案”对中国轮胎行业冲击的严重程度不言而喻,而更令人关注的是“特保”这一工具的实施,会不会引起连锁反应。特别是对中国的钢铁、纺织出口敏感的行业来说会不会出现类似的“特保”事件,值得我们思考。
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最终签署了对我国轮胎征收3年重税的命令,并已于9月26日生效。美国将对进口的中国轮胎在4%的原有关税基础上,今后3年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这是奥巴马政府对中国发起的首例特保调查,也是案值最大的一起,在当前世界经济处于危机背景下开了极坏的先例,标志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世界出口大国,中国承受了更多来自其他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商务部数据显示,1至7月,中国遭遇“两反两保”调查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激增,涉案金额达92.34亿美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6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1%和105.06%,其中反倾销45起、反补贴7起、保障措施13起、特保7起,这对我国已经大幅萎缩的出口贸易无异于雪上加霜。
我国轮胎行业首当其冲,橡胶需求注定减少
美国对进口中国轮胎实施重税,对整个行业来说犹如一枚重磅炸弹,从橡胶贸易到加工,从轮胎制造商到贸易,均陷入惶惶不安之中。那么美国对进口中国轮胎的制裁,到底对中国橡胶市场会带来多大影响呢?
按照美国政府发布的消息,今后3年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将实施惩罚性关税,即在4%的原有关税基础上,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中国生产的轮胎中有40%出口,而其中三分之一出口美国。最高征收高达35%的关税,这意味着第一年中国的轮胎产品将不能出口到美国。据初步测算,这将影响到10万左右工人的就业,损失约10亿美元出口额。”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说。此外,美国对中国轮胎制裁可谓是始作俑者,根据WTO规则,如果奥巴马批准了对中国的特保制裁,相关国家可以直接援引美国的制裁方案,对今后中国轮胎出口其他国家埋下了潜在威胁。
中国作为天然橡胶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其轮胎出口受阻,对全球橡胶市场来说都将产生一定冲击。2008年中国天然橡胶消费253万吨,占全球天胶消费量的25.9%。如果我国天胶消费70%用于轮胎行业,那么天胶消费在轮胎领域的数量则为177.1万吨。按照行业的预测,如果削减输美轮胎半数产量,就意味我国会出现12%的剩余轮胎产能,那么也就意味着我国天然橡胶消费将减少21.3万吨,和2008年相比减少8.4%。目前,我国轮胎行业开工率充足,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8月轮胎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2%至5861万条。8月产量较上月增长2.5%。统计局称,1~8月中国轮胎产量为4.2333亿条,较去年同期增长12%。后期一旦出口迟滞,不可避免导致企业库存增加、产能过剩的局面。
但是,提醒投资者也不必过分悲观和恐慌,奥巴马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而且国内轮胎企业也并非全部因此受损,对美出口量不大的、或以卡车、商用车为主的轮胎企业,如风神、上轮、双星等影响极小,如果美国轮胎加价,橡胶价格下滑,这几家反而可能受益。另外,中国轮胎出口减少的同时,必然有其他国家如印度、韩国、巴西出口来弥补,对全球橡胶需求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弥补中国需求的减弱。
钢铁和纺织品是下一个“特保”受害者?
输美轮胎特保案对市场最大的刺激其实并不在于它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而是会对市场心态产生影响,更多国家和经济体的“跟风”将接踵而至。根据WTO规则,奥巴马批准了对中国的特保制裁之后,相关国家也可以直接援引美国的制裁方案。在全球经济危机冲击、各国采取各种措施保就业的局面下,中国出口本已四面受困,接下来“中国制造”极有可能成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靶子。“轮胎特保案”之所以引人瞩目,除了因为这是迄今中国涉案金额最大的特保案之外,还因为它代表了美国民主党新政府贸易政策的风向标。美国始作俑者的做法,其负面影响也许是我们更应该警惕的,更糟糕的是可能引来其他国家的效仿。实际上,印度已经跟风美国,正在对中国轮胎展开特保调查。而且,“轮胎特保案”可能会向其他行业扩散,特别是钢铁和纺织品这类中美之间的敏感商品,可能是下一个“特保”受害者。
就目前钢铁市场而言,在各国钢铁需求尚未明显好转情况下,市场竞争却更加激烈,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不减,对中国钢铁提高关税、滥用救济措施等各种贸易摩擦不断增多。据海关最新统计,7月份我国进口钢材174万吨,出口钢材181万吨;进口钢坯57万吨,出口钢坯0。进口铁矿石5808万吨,比4月最高峰的5700万吨多108万吨,创月度进口量新高。经历了4个月的钢材净进口折磨,我国7月的钢材贸易终于恢复到维持多年的净出口局面。但如果加上钢坯进出口的数量,我国的出口颓势仍然十分明显。面对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我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4月1日,我国调整了23种钢材品种出口退税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但在外部市场需求萎缩的态势下,提高出口退税率仅是权宜之计,作用有限。因此扩大内需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这就包括创新科技、升级工业设备,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发展绿色环保型企业;实施多元化的市场战略,开拓新的市场,规避某些贸易保护主义强烈的国家的堵截。
另一个令人担心的行业是出口占比极大的纺织行业。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全球贸易比重快速提升,中国和欧美因纺织贸易摩擦不断。2000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占比14.71%,扣除欧盟内贸后的比重为18.39%。2007年扣除欧盟内贸后,中国出口额占全球贸易比重已经达到38.22%,较2000年提高了9.83个百分点。对中国而言纺织行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容纳了8000万人的就业岗位。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重创,纺织业目前仍如履薄冰,一旦出现像“轮胎特保案”类似事件,对纺织行业乃至上游的棉花行业均将带来严重冲击。
中国应依靠自身发展,摆脱贸易中不利地位
由于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如果呈一时之快而升级为全球贸易战,受伤的难免是自己。在各国经济陷入困境时,为维护本国经济发展而纷纷选择明哲保身,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明显抬头,中国出口环境可能进一步恶化,和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但作为出口大国,短期内难以改变经济发展的这种方式,因此面对贸易争端,我国政府必须据理力争,尽力保护国内出口产业的发展。此外,当前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发达国家消费模式的改变,对我国的出口提出严峻挑战。我国拉动经济发展依赖的传统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也许要重新定位。目前,我国经济在国家投资带动下,形势有所好转,GDP、CPI等经济指标均呈回暖迹象。但这种依靠政府投资拉动的经济并非是长久之计,最终要实现国家经济真正健康良性发展,促进国内消费需求则是必由之路。只有国内需求真正启动,才能摆脱在全球经济贸易中不利的地位,经济发展才能有健康基础。(中国国门时报尚梧)
金融危机对我国最大的影响在于出口受挫,但与此同时也为我国出口结构调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输美轮胎特保案争端,则使得我国出口结构调整更为迫切。
贸易摩擦彰显调整结构的迫切性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指出,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贸易救济措施、贸易保护措施增长比较明显。2008年全球一共发起208起反倾销调查,其中针对中国的就占到73起,占35%。上半年15个国家对中国发起了60起“两反两保”调查,同比上升11%。日前公布的输美轮胎特保案结果,更是让贸易摩擦严重程度升级。
有关专家指出,相关企业应当正确看待轮胎特保案给带来的产品结构升级压力,将压力化为动力。目前轮胎企业已经有所行动,“业绩肯定会受一定影响,我们会考虑开拓欧洲等其他市场。”华南轮胎、佳通轮胎等企业均表示,正在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并且转移出口市场。
新兴经济体市场发展迅速
事实上,很多企业早在金融危机之初就已经开展结构调整的尝试。国家也积极采取措施开展与新兴经济体的合作,包括建立自由贸易区等。出口结构调整包括产品层面,从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靠拢;以及出口国别层面,出口份额更多由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移。
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对日本、东盟、印度出口分别下降19.7%、12.7%和9.1%,低于整体降幅3.7、10.7和14.3个百分点,而对美国和欧盟出口下降分别为21.8%和26.6%,降幅比前7个月累计扩大5.3和1.8个百分点。以广东省为例,今年以来开拓中东市场取得了较大成效。上半年广东对中东出口规模已接近对日本出口,出口72.1亿美元,保持增长5.6%;对东盟出口微降0.7%,但比1-5月收窄2.5个百分点。而对主要出口市场美国、欧盟出口分别下降15.3%和22.9%,降幅均未明显收窄。
企业应积极进行产业升级
“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产品必然更容易引起贸易争端,提高科技含量,加大创新力度,铸造品牌影响力才能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表示。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魏凤春指出,国家应当加大引导企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比如在财政政策上,可以适当予以倾斜,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必然会引起一部分的失业问题,这也需要国家予以扶持。他建议,国家对带动就业较为明显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投入结构调整引导基金。
另据权威人士透露,一份着力研究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外贸如何转型、调整的报告正在制定之中,即将上呈决策层。该报告通过对金融危机后我国外贸形势的分析,提出对外贸进行结构调整的建议,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出口结构从低端、低附加值产品到高附加值产品的调整。魏凤春指出,出口结构调整还应当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相结合,毕竟对于整体宏观经济的走势来说,保增长是短期目标,调结构和体制改革是中长期策略。
来源:商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