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港联动”出效益,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发展良好
时间: 2006-05-08
2005年全国首个保税物流园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据上海海关统计,2005年,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进出区货物8.75万票,货值72.6亿美元。
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是外高桥保税区和港区联动试行项目,于2004年7月封关运作,其定位于四大功能,即国际中转功能、国际配送功能、国际采购中心功能和国际转口贸易功能。经过一年半的运行,保税物流园区的各项功能得到稳步发展。
据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海关负责人介绍,保税物流园区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正吸引不少跨国采购中心在此“安营扎寨”,跨国采购业务已成为保税物流园区业务增长的新亮点。2005年,先锋、索尼两家跨国采购中心相继在保税物流园区投入运行,通过“一次采购,分批配送”的模式,使进出境及中转货物在园区内分拆、包装、集拼,再出口,出口目的地遍布欧美、日本及东南亚各地,节省了物流成本,有效提高了资金利用率。据悉,商船三井、东方嘉盛、DHL丹沙物流等公司入驻物流园区后也已将主营业务定位为全球化物流供应链提供服务。
据介绍,保税物流园区实施对国内货物进区视同出口即可享受退税的优惠政策,这一税收优惠政策的效应不断凸现,给企业带来了便利和实惠。许多以前需经香港转运再进口的货物,现在通过保税物流园区即可完成。目前,不少企业采用“园区一日游”替代“香港一日游”的方式开展业务,降低了企业运输和物流运营成本,缩短了料件配送时间和出口退税周期。据海关统计,2005年保税物流园区视同进口和视同出口货物近7万批,占全年进出区货物总量的78.9%,货值53.1亿美元,占总货值的73.1%。
此外,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与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间基本形成了区域物流配送体系,货物交易、流转日益频繁,并与外高桥保税区和松江、漕河泾、苏州、昆山等出口加工区之间开展了保税货物移库、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等业务,实现了保税物流园区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间货物的无障碍流通,不仅促进了保税物流园区业务快速增长,也使相关区域的综合联动效能得到提升。据统计,2005年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与特殊监管区域之间转关货物达11073票,货值12.3亿美元。
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临江濒海,“区港联动”优势明显,使作为保税物流园区功能之一的国际转口贸易得到稳步发展,国际中转枢纽作用日趋显现,国际转口贸易货物通过保税物流园区集聚和散发。2005年10月保税物流园区开展了电解铜国际转口贸易进出境业务,来自智利、南非和菲律宾等国家的货物通过物流园区转运抵韩国。截至2005年底保税物流园区已完成51批电解铜国际转口贸易业务,货值达9123万美元。
针对保税物流园区特点和企业需求,上海海关严密监管和高效服务的措施广受企业好评。据介绍,上海海关运用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对国际采购中心和部分物流企业试点实施了“分批进出区、集中报关”运作模式和无纸通关方式,满足了企业全天候按需配送货物的需求,有效提高了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在保税物流园区和港区之间开辟了海运直通式通道,货物进区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简化了报关手续,提高了通关效率。外高桥保税区海关负责人表示,随洋山保税港区的封关运行,将完善和优化物流园区现有监管模式,实现“区区联动”,以进一步促进保税物流园区健康、平稳、快速发展,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