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 沪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业务成倍猛增
时间: 2007-03-02
日前,记者从上海海关获悉,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今年春节长假期间业务大幅增长,共受理以通讯设备等高科技产品为主的进出园区货物138批,货值4057.13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7.12倍与24.86倍。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是国内首个开展“区港联动”试点的保税物流园区。自2004年7月15日正式运作以来,业务发展快速,政策效应日益显现。截至2006年底,物流园区内共有注册备案企业61家,投资总额7.41亿元人民币;进出区货物29.78万批,货值255.46亿美元。其中,2006年,园区新注册备案企业19家,投资总额1827万元人民币;进出区货物20.9万批,货值182.3亿美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4倍和1.5倍。

   开展与洋山保税港区海运水水联运业务提升区内企业竞争力

   在对“区港联动”进境备案货物实施“先提货、后报关”海运直通监管模式的基础上,上海海关于2006年4月正式开展了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与洋山保税港区海运水水联运业务,使每个集装箱运费比原来陆路运输减少400-500元人民币,物流成本明显降低,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三得利酒类分拨中心自2006年7月落户保税物流园区后,通过上述模式将酒类产品由欧洲进境至保税物流园区后,再经洋山保税港区出口至日本,半年来共出境货物1424个集装箱,货值3475万美元,节约运费逾64万元人民币。

   出口退税政策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内货物出口可享受退税优惠政策,2006年,保税物流园区视同出口业务占进出区总业务量近一半,货物种类以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和纺织品为主,主要出口至长三角地区。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营港口码头起重机、吊车等机械产品,2006年,该司在保税物流园区视同出口货物230批,享受出口退税政策货物总值4.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倍,供给港口由原先张家港、洋山港2个港口增至福州、太仓、大连、厦门、宁波等地的10个港口,有力促进了长三角及东部沿海地区港口建设和港口经济的发展。

   海关监管模式改革助力公共型物流服务平台形成

   2005年3月起上海海关对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国内进区货物试点实施“分批进区、集中报关”业务模式,此举有效促进了集拼业务和国际采购业务的良性发展。截至2006年底,该关共监管分批进区货物4286批,货值7391.68万美元。其中,先锋、索尼等公司用此模式采购国内货物5825批,累计采购货值6691.54万美元。针对保税物流园区内惠普公司等大型企业“零库存”的生产方式,上海海关又于2005年9月起实施“分批出区、集中报关、凭保放行”业务模式,实现企业24小时全日制分拨配送,较好地满足了下游客户的实际需求。截至2006年底,上海海关监管以此模式出区货物440批,货值920.1万美元。

   上海海关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关将不断创新监管模式,优化作业流程,努力推动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健康、快速发展。一是将“分批进区、集中报关”、“分批出区、集中报关、凭保放行”等业务模式统一纳入信息化管理,通过整合优化提升监管效能。二是充分运用预定式布控、风险随机布控、卡口即决式布控等手段,构建通关、物流监控、查验、保税仓储监管各环节衔接紧密、配合高效的监管链,提高监管绩效。三是扩大无纸通关“事后不交单”试点企业范围,完善加急货物查验预约、大宗货物进出园区卡口快捷放行等便捷通关模式,进一步增强区内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