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上海口岸对外贸易走势的展望
时间: 2008-04-11
入世以来,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逐渐增多、影响力度日益增强。同时,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的经济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随着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暴露,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内部因素也更为错综复杂。综合我国对外贸易的内外部影响因素,针对上海口岸对外贸易的具体特点,展望2008年,上海口岸进出口发展形势将呈现以下特点:

(一)出口方面:4重因素导致明年出口增速小幅回落

2008年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总体平稳,上海口岸出口延续快速增长势头具有良好的内外环境支撑。但主要出口市场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宏观调控抑制出口动力、人民币升值削弱出口竞争力和贸易摩擦升级增加出口难度等四重因素并存,加之近年出口高速增长累积的基数加大,预计2008年上海口岸与全国出口总体走势基本一致,都将呈现高位减速格局。而考虑到口岸贸易构成、市场分布以及商品特点等具体情况,上海口岸出口的抗风险能力相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预计口岸出口增速的回调幅度将小于全国平均幅度。具体表现为:

一是美国次贷危机推高口岸出口增速下行风险

受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影响,美国经济下行风险骤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由此将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调低1个百分点,降至1.9%[1]。2007年以来,美国虽退居我国第2大出口市场,但其经济冷暖仍是影响我国出口增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央行研究表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1个百分点,我国出口将会下降6个百分点[2]。在此背景下,作为占据上海口岸23%出口份额的美国市场,其经济增长放缓将拖累口岸出口增速下滑。

但另一方面,近年来美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引领因素趋弱,多元化作用渐强。得益于明年欧元区、日本、东盟及“金砖四国”[3]等主要经济体发展总体稳健的基本面并未改变,美国次贷危机后,IMF预期2008年世界经济仍将延续4.8%[4]的温和增长态势,美国因素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冲击相对减弱。特别是,除俄罗斯外,上述主要经济体在上海口岸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其中,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市场高3个百分点左右,新兴市场高0.1-0.5个百分点之间。考虑到上海口岸出口市场结构与全国总体情况不同,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出口减速风险相对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密集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紧缩出口能力

2007年以来,为抑制贸易顺差的过快增长势头,国家密集出台了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抬高“两高一资”行业准入门槛、扩大加工贸易限制类出口产品范围、调整利用外资政策和收紧银根抑制投资能力等系列宏观调控“组合拳”。由于过去单纯鼓励出口的政策导向被叫停,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出口利润随生产成本上升而受挤压,抑制企业出口增长的能力和热情。前11个月全国和上海口岸的出口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3个和2.6个百分点,表明宏观调控措施的效果正在初步显现。由于经济政策传导需要一定时滞,随着宏观调控效应的继续释放,且不排除明年调控手段和力度进一步加强,预计2008年上海口岸出口增幅仍将处于下行通道。

同时,密集出台的紧缩出口政策对“两高一资”产品的调控力度和影响较大。这部分产品在上海口岸出口额中的比重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前11个月,上海口岸钢材出口额占口岸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9个百分点;钢坯、硅铁的口岸出口合计值为0.4亿美元,仅是该2项产品全国合计值的1%。而粘土、萤石、重晶石、滑石4种矿产品的口岸合计值更仅为0.1亿美元,而同期全国的出口合计值达到9.4亿美元。

此外,上海口岸背靠跨国公司聚集的长三角地区,43.2%的出口份额来自外商独资企业,这一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个百分点,大型跨国企业在华项目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目标明确,很难因宏观调控而发生根本改变。因而,综合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主体特点,未来上海口岸出口受紧缩政策的负面影响会相对弱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是人民币持续升值的累积效应削弱产品出口竞争力

通常,本币升值会削弱该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进而影响出口增长能力。然而,2005年汇改启动至今,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虽已突破11%,但由于升值采取“小幅度高频率”的策略,加之近年美元贬值幅度大大高于人民币升值幅度,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未同步上升,对欧元更呈贬值态势,而企业借升值未到位前加快出口步伐的氛围渐浓,使得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抑制作用未能充分显现。但进入2008年,人民币实现中幅升值的预期日渐强烈,年升幅有望超过10%[5],且根据中欧协议,明年人民币对欧元大幅贬值的状况难以为继,人民币升值累积效应将集中显现,出口产品价格优势将有所弱化,出口增幅将出现回调。

但是,相对于其他贸易方式,加工贸易具有“两头在外、大出大进”的基本特性,其项下产品出口价格上升可以通过原料进口价格下降来平衡,汇率变动对加工贸易的影响程度最为有限。截至目前,上海口岸出口总额的56.6%由加工贸易方式实现,这一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6个百分点,对外贸易结构的这一差异,使上海口岸出口在应对人民币升值时具有“内在稳定器”,因此面临的负面影响也必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是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增加出口难度

自2004年我国出口贸易额跻身世界第三以来,我国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比重持续快速攀升,贸易顺差急速扩大。预计2007年,我国出口将有望超过美、德,跃居世界第一;贸易顺差也必将突破25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随着我国出口在全球市场占据的份额逐年快速递增,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且顺差结构性失衡问题严重,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也愈演愈烈,手段不断翻新。以对华贸易保护势力最强的美国为例,2007年对华贸易保护手段已由传统的反倾销向反倾销反补贴“两反”措施过渡。自2006年12月对铜版纸首次发起两反调查以来至今,美国已连续对华发起7起“两反”调查。一旦初裁成立,相关产品将被全面征收高额税收,与先前单纯反倾销相比,制裁力度大为增强。除“两反”外,2007年美国借“宠物毒粮”“玩具门”事件大肆渲染中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部分国会议员又相继提出50多项涉华经贸法案,使对华贸易保护进一步呈现多方位发展的趋势。同时,2007年我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增速过快,致使欧盟对华贸易保护主义也重新抬头。2007年9月份以来,欧盟已连续对产自我国的柠檬酸、味精和鞋类分别发起反倾销、反规避调查;对节能灯延长一年反倾销税征收期;近期更发出了对华采取进一步贸易制裁的威胁信号。

由于我国出口对欧美市场的依赖度较高,一旦欧美贸易保护升级,将严重阻碍我国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同时,由此产生的示范效应,将导致我国出口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

(二)进口方面:三方互动使进口增速继续小幅推高

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依然处于周期性繁荣阶段,国内需求持续旺盛为保持进口稳步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同时政策的制定向进口进一步倾斜将成为促进进口的重要推力;此外,国际市场基础能源及重要原材料的价格高位上扬,也将成为进口额保持攀升的重要助力。上述3方面因素综合作用,预计2008年,上海口岸作为我国第一大对外贸易口岸,其进口增速将继续升高,但货币紧缩政策也会给进口增长带来不确定因素,因此进口基本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具体表现为:

一是投资和消费双增长是促进进口的重要“引擎”

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我国拉动进口的主动力。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依然普遍向好,企业因前期利润增加引发的投资热情尚未降温,加之企业自筹资金渠道增多,自有资金供应充裕为扩大投资提供保障,均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将延续2007年的高位增长态势。同时,2008年“奥运因素”和“世博因素”推动政府投资,我国也将加大在先进产能和节能环保设施方面的政府投入,进一步为投资增长添加助力。固定资产投资和产出带动原材料及设备需求上扬,将有力地促进进口保持增势。

除投资因素外,消费作为今后国内经济发展的“首驾马车”也将成为拉动2008年进口持续增长的一大亮点。为刺激国内消费需求,提升消费能力,近期国家已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一方面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工资水平和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另一方面,拓宽社会保障覆盖面,实行义务教育全额免费制度,严格控制房价涨幅等,这些手段对刺激消费,拉动进口的效应将在2008年陆续显现。

但同时,2008年我国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将对投资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两高一资”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限出政策也将降低企业的投资回报预期,进而影响进口增长。

二是政策倾斜为扩大进口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