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统计,2009年前7个月,上海关区未锻造铜进口量达147.5万吨,同比增长1.9倍;进口平均价格自2月起逐月回升,至7月份已达到5,105.8美元/吨,环比6月上涨4.3%。
海关总署网站9月2日消息,据上海海关统计,2009年前7个月,上海关区未锻造铜进口量成倍增长,合计达147.5万吨,比2008年同期(下同)激增1.9倍;价值61.5亿美元,增长51.5%;平均价格4,169.5美元/吨,下跌47.5%。其进口的主要特点为:
一、继6月单月进口量创历史新高后,7月进口量回落至20万吨以下。2009年2月份起,上海关区未锻造铜单月进口量连续5个月保持20万吨以上;其中,6月当月进口量创26.4万吨的历史最高记录。进入7月份,关区未锻造铜月度进口量小幅回落,当月进口19万吨,虽环比6月下降27.9%,但同比依旧激增2.4倍。
二、进口平均价格自2月起逐月回升,7月份较年初已上涨51.2%。上海关区未锻造铜进口平均价格自2008年5月份达到最高值8,607.7美元/吨后,连续8个月呈现逐月下跌态势。但2009年2月份起,进口平均价格开始逐月回升,至7月份已达到5,105.8美元/吨,同比虽仍下跌40.1%,但环比6月上涨4.3%,较1月份的价格最低点已上涨了51.2%。
三、占主导的一般贸易进口成倍激增,保税仓库进出境和保税区仓储转口方式进口双双增长。2009年前7个月,上海关区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未锻造铜91.3万吨,激增4.4倍,占同期关区未锻造铜进口总量的61.9%,比重较2008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对关区未锻造铜进口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7.3%。同期,关区以保税仓库进出境和保税区仓储转口方式分别进口未锻造铜30.1万吨和16.8万吨,分别增长1.2倍和59.4%。
四、智利是最大进口来源地,自前5大来源地进口全面激增。2009年前7个月,上海关区自最大来源地智利进口未锻造铜66.9万吨,由2008年同期的下降15.9%逆转为增长1.2倍,占同期关区未锻造铜进口总量的45.3%。此外,自欧盟、日本、东盟和澳大利亚分别自其进口22万吨、15.8万吨、8.2万吨和7.6万吨,分别激增3.3倍、2.8倍、2.6倍和7.1倍。关区自上述5大来源地进口未锻造的铜合计占同期关区未锻造铜进口总量的81.7%。
五、参与进口企业数迅速增长,新增企业中近4成为贸易、投资或仓储型企业。2009年前7个月,上海关区有未锻造铜进口记录的企业数由2008年同期的157家迅速增加至297家,其中,在2008年同期无进口记录而2009年新增加的196家进口企业中,贸易、投资或仓储型企业共75家,占同期关区未锻造铜新增进口企业总数的38.3%。
2009年前7个月上海关区未锻造铜进口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国内铜消费需求旺盛。中国53%以上的铜消费应用于电力行业,在国家4万亿经济投资带动下,中国加大了对电网的改造和建设力度,国家电网预计在未来2-3年投资超过1万亿,而南方电网未来2年的投资额度也从1,200亿提高至1,800亿。此外,汽车、铁路和电信等主要耗铜产业的需求也较旺盛。同时,3G网络建设启动以及京沪、沪杭等高速铁路的建设动工,均增加了对铜的进口需求。
二是国家大力收储。2009年2月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有色金属产业振兴规划后,落实及增加收储计划就被置于优先位置,拉动近期铜进口量大幅增长。2009年前7个月,国家物资储备局上海七处通过上海关区进口未锻造铜27.8万吨,增长1.2倍,对同期上海关区未锻造铜进口增量的贡献率达到28.9%。
三是废铜进口骤降。2008年4季度,由于国际铜价高位回落,中国国内废铜进口企业为规避价格风险而选择违约,为此,国外废杂铜贸易商对国内废铜进口企业产生信任危机,需要重新筛选有信用资质的国内贸易商。废铜进口渠道暂时中断,废铜进口显著下降。以上海关区为例,2009年前7个月,废铜进口量大幅下降45.9%,废铜进口的缺口一定程度上需要铜进口予以补充。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加大收储计划公开实施之后,截至7月底,伦敦金属交易所(LME)3个月期货铜价格已达到5,719美元/吨,创10个月以来的新高。随着上海关区未锻造铜进口规模的持续加大,未锻造铜的进口平均价格也同时明显回升,并在7月当月均达到年内最高点。因此,在扩大进口、增加储备的同时,也需谨防价格波动风险。
为此,建议:一是密切监测国际市场铜价,引导企业在合理价格区间科学把握进口节奏,避免价格大幅波动风险;二是在财税、信贷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鼓励中国铜企“走出去”,积极参与国内外矿产资源的开发,增强对上游资源的价格话语权。
(来源:生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