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简政” 助自贸区增效提速
时间: 2014-12-23
  12月9日,上海海关对外宣布,在自贸区开展“自主报税、自助通关、自动审放、重点稽核”作业模式试点,这是对目前自贸区通关模式改革的又一次增效提速,也标志着自贸区23项改革措施全面落地。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
  1年多来,海关以“简政集约、通关便利、安全高效”为重点,建立了一套覆盖通关各环节,便利、高效、安全的监管制度。
  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自贸区内海关注册企业已达11720万家,其中挂牌以来注册的6749家。今年前11个月,自贸区进出口货值630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增速高于全国平均6.4个百分点,高于上海市平均4.4个百分点。自贸区进口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41.3 %,出口平均通关时间较区外减少36.8%。
  昔“串联” 今“并联”
  企业通过自贸区海关监管信息化系统发送提货申请,在系统自动生成回执后,企业可凭借提货通知单回执,在货物到达港口、尚未办结海关手续前,直接从港区提箱装货、先行运货进区入库。再在规定时限内(自运输工具进境14日内)向海关办理进境备案清单申报手续。
  这就是目前大家熟悉的自贸区“先进区、后报关”模式。和过去传统的“先报关、后入区”的“串联式”通关模式相比,“先进区、后报关”允许企业把提货入区作业与申报备案手续“并联”进行。
  上海海关新闻发言人郑巨刚说,自贸区挂牌以来,通过“先进区、后报关”“区内自行运输”“批次进出、集中申报”“自动审放、重点复核”“简化或取消报关单随附单证”“统一备案清单”等6项通关便利化改革,大幅加快了物流速度,降低了通关成本。货物入区时间平均从2—3天缩至半天,物流成本平均降低10%;一个物流企业平均一年节约物流成本约20万元以上;自贸区报关单自动验放比率已超过70%。
  “零干预” 短周期
  为了贴近加工贸易企业的实际需求,海关创新工单核销制度,将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与海关联网,实现对企业生产“零干预”的单耗核销。通过实时采集企业实际作业工单和进出库申报数据,实现对企业生产的定量、动态监管和库存数据自动比对,使得企业库存差异的认定时间从原来的一两个月减少到一天,库存差值从百分之五缩小到千分之六,大幅减少企业报关、核销业务量。试点企业反馈,采用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模式,可以简化备案、通关、核销等一系列作业流程,缩短订单出货周期,加快商业模式周转,让企业产生更多的利润。
  “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仓储企业联网监管”“一次备案、多次使用”等3项保税监管改革制度,实现了海关对物流仓储货物的实时掌控与动态核查,大幅减少企业报关、核销业务量和时间,适应企业内外贸一体化运作需求,满足了区内企业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贸易等多元化业务需求。
  一道“关” 通全球
  AEO(经认证的经营者)管理,这一举措被业界评论,是让企业拥有了一张“全球通VIP卡”。
  AEO是国际海关组织近10多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力推的一项措施,也是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的两大制度之一。主要内涵有二:因为每个国家海关都会对它管辖内的企业按诚信分类,其中最高等级的高资信企业能够直接得到互认,企业不用到每个国家再去认证;互认之后,每个国家按照双边协议,进出口贸易中,本国的高资信企业到了另一国,也可以享受最高等级的通关便利。
  郑巨刚认为,“一地注册,全国申报”“企业协调员”“AEO(经认证的经营者)管理”“企业自律管理”“企业信用信息公开”“企业准入一站式服务”“引入中介机构协助海关稽查”等7项企业管理改革,实现了海关监管和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自贸区内120家AEO企业同时享有国内和进口国通关便利化待遇,海关通关速度加快了10%;企业通过自我管理发现问题并自主纠正,免于或减轻处罚,初步建立了关企共管合作伙伴关系,引导企业守法自律。
  重申报 提效率
  12月9日,“自主报税、自助通关、自动审放、重点稽核”作业模式试点正式启动,也标志着上海自贸区23项海关改革措施全面落地。
  “自主报税、自助通关、自动审放、重点稽核”作业模式是指:企业登录“关企共用平台”预录入客户端,实现自助式通关,自主如实申报报关单数据,并主动如实申报税款,海关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申报数据进行自动审放一体作业。优势在于借助信息化系统,实现了7×24小时的“在线自助通关”,进一步降低企业通关成本;在自助一站式通关过程中,企业可主动调取有关数据,申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企业在客户端可实现分批进口货物汇总申报,自主如实报税,集中缴纳,并自主打印完税凭证,通过集约化作业简化手续。这一新模式还和通关无纸化、税费电子支付、税单无纸化等多项其他海关改革相契合,企业在平台上可以完成申报并掌握通关进程,进一步优化通关便利体验。
  “这将海关审核把关为主转变为企业自主申报为主,海关事前监管为主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联动,应税货物通关时间节省了70%。”郑巨刚说,“集中汇总纳税”“内销选择性征税”“自主报税、海关重点稽核”等3项税收征管改革,大幅提高通关效率。
  拓功能 促升级
  今年4月,上海海关正式推出了14项“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区监管服务制度,在这次发布内容中,除了“先进区,后报关”“区内自行运输”等公众比较熟悉的创新项目外,“保税展示交易”“保税维修”等业务的拓展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保税展示交易”制度推广后,自贸区内企业只要符合条件,在向海关提供足额税款担保后,就可以在区外或者区内指定场所开展保税展示交易,先销后税,而没有销售出去的商品还可以再次返区或出口,有利于商品灵活流动。
  在保税维修制度正式推出前,区内企业只能开展区内生产出口产品的返区维修,而政策落实后,企业可以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维修订单,业务范围也大大拓宽了。
  郑巨刚说,“保税维修”“融资保税租赁”“期货保税交割”“保税展示交易”等4项功能拓展改革,大幅降低企业融资和交易成本,增强企业竞争活力,推动了加工制造向生产链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来源:上海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