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场所”焕发“新生机”
时间: 2016-08-12
  八月申城,骄阳似火,在持续不退的高温炙烤下,上海海关隶属吴淞海关迎来了“进口分拨货物查验预约平台”1周岁的生日。一年来,这个“小小平台”的注册用户(报关人员)已达1200余人次,成功预约查验货物近1.6万票,预约查验率从平台上线之初的不到50%,一路稳步提升,今年以来,预约查验量已占到总查验量的90%以上。
  正如预约平台首页的宣传语所描述的:轻轻一点,轻松预约。微信与网页双入口的查验“微平台”,只需输入报关单号、提单号或扫入提单二维码即可预约2日内的查验,还能获得查验须知及监管区地图,指引客户从容办理查验业务。便捷的预约方式、透明的查验流程让“微平台”在一年间“圈粉”无数。
  今年以来,吴淞海关围绕“规范化、信息化、便利化”频频出击,在为工作对象创造大量便捷的同时,也给关区内一批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老一辈”分拨货物监管场所注入了“新生机”。
  单证没腿还自己“跑”
  “查验单证无纸化流转后,一票正常货物,从现场受理查验,到输机放行,整个流程还不到1个小时。更重要的是,不必在查验现场和通关大厅之间来回奔波了!”报关员小周说,在上海近期的高温天下,这样的举措显得格外人性化。
  今年2月份,查验单证无纸化流转启动后,查验结果正常的无纸化单证当场完成放行工作,提货信息即时发送,规范化的流程大大加快企业通关速度。原本依靠报关员“用腿跑”的单证资料,也由海关负责内部流转,免去了报关员奔波往返的辛苦与耗时。
  此外,上海吴淞海关对辖区内涉及危化品经营的分拨货物监管场所也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形成危化品监管细则,从经营资质、硬件条件到日常运营,综合运用专项检查、日常巡库、拆箱临检等手段,将监督落实到每一环节,将工作牢牢树立在“规范”的基础上。
  仓库里头能连“WIFI”
  货物标签“桩脚卡”信息量太少?不能满足现代化监管及物流的需求?这些都不是问题。
  上海吴淞海关对分拨货物监管的信息化体现在最基础的工作上。通过全仓“WIFI”加“二维码”管理,让每一位巡查关员都能准确快速地了解货物的详细信息。
  现在,海关关员、仓库管理人员都能通过手持式终端设备扫码登入移动管理平台,实现仓储货物信息的即时交互。这就好比每位关员都拥有了“透视眼”,一眼看穿货物的风险点所在。而这一切都基于海关与监管区联网监管功能的开发,以大数据思维优化海关对货物的全流程监管,从而实现“分拨仓库实时传输数据、海关实时监控审批、后台数据风险预警”的功能整合,将“信息化”的基因注入海关监管场所中。
  “人肉导航”成为历史
  “海关在哪儿?”
  “请问检验检疫怎么走?”
  “我刚才就在这儿,怎么又绕回来了?”
  长久以来,分拨仓库的工作人员都有着一个兼职的任务:指路。仓库内,海关、检验检疫、企业等多家单位各自拥有不同的办公区域,待查验的货物也分散于各个库,前来办理各项业务的人员,尤其是初来乍到的“新手”,往往四处奔走,常常晕头转向。
  为了改变人跟着货物走、围着窗口转的传统模式,上海吴淞海关牵头,会商进驻监管场所的相关单位,结合各分拨仓库特点设置了集中查验场地与“一门式服务大厅”。集中查验场地将待查货物集中在一起,依次把经过预约查验的货物提前搬移至集中查验场地,报关人员只需按时来办理查验,不必再穿梭于各库区间查找货物。
  “一门式服务大厅”则集中了海关、检验检疫及各级监管场所的所有业务窗口,流程明晰、目标明确,只需一次排队,即可办结所有提货手续,无需来回奔波于各个楼层不同部门。现在,“人肉导航”不再需要,企业通关更享“便利”,据测算,企业排队等候时间比以往缩短了近50%。

                                             本文来源:海关总署网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