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监管,助中心充分发挥集聚效应
2009年,中心入驻企业仅3家,货物通过物流中心进出的企业仅32家,物流服务仅辐射广东、福建两省。针对此情况,厦门海关积极为企业“量身定造”个性化服务,如对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实行“分批收发货、集中报关”的通关模式;对保税料件及成品开展料件复出和成品退换业务。良好的通关环境使中心对周边地区、企业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中心入驻企业达7家,共有来自全国17个省市、436家企业的货物通过该中心开展保税仓储及分拨配送等业务,保税物流中心区集聚效应得到充分凸显。
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由欣表示,良好的进出口通关环境和厦门火炬(翔安)保税物流中心所提供的物流配套服务,使光电产业上下游配套厂商相继落户厦门火炬高新产业区:光电巨头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增资扩建,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增设研发中心,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开发晶照明(厦门)有限公司成功落户,厦门光电产业链更趋成熟。
改革攻坚,助中心功能不断拓展
2009年,物流中心业务种类单一,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三年来,厦门海关加大业务改革,积极开展调研,深入了解产业动态,积极研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共解决企业问题26个。
据达运精密工业(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鸿义介绍,作为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的上游配套企业,货物偶尔会出现品质或规格不符要求的情况。而以前料件或成品退换业务均需到苏州保税物流中心、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办理,成本非常高。厦门海关了解到他们实际需求后,在保税物流中心开展了料件退换业务,解决了公司发展中的大难题。
在海关的大力推动下,中心内先后开展了分送集征(分批送货,集中征税)、流通性简单加工、供应商库存管理、对台集拼、物流金融等多种全新业务模式,充分发挥了保税物流中心的政策功能优势。
政策扶持,助中心业务结构不断优化
物流中心成立之初,业务结构较为单一。为改变这一局面,厦门海关主动开展政策宣讲会及业务推介会,第一时间向企业传达最新的政策精神,适时通报物流中心业务开展情况;理顺物流中心与口岸关系,确保中心与口岸间货物流转顺畅,实现保税物流与口岸物流的无缝对接。
三年来,中心业务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国际采购、分拔配送业务占比由2009年的0.94%提高到今年的19.71%;进出中心商品种类由2009年的20种提高到今年的219种。业务结构的优化不仅降低了物流中心发展对光电行业的依赖性,也很好地提升了物流中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本文来源:海关总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