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海自贸区获批后,多地都在争取“自贸区”的政策红利,探索改革创新的新路。“作为中国大陆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的厦门,去年底已将《厦门自贸区总体方案》上报到国务院。”刘可清代表向记者透露了申报自贸区的进展。
据了解,作为一个经济外向度高的城市,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厦门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空间面临巨大的挑战,迫切需要通过自贸区建设来推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
说起厦门申报自贸区,刘可清代表特别强调了厦门的对台优势。他表示,厦门特区因台而设,特殊的使命使厦门成为了两岸交流合作的“桥头堡”。初步统计,2013年厦门对台进出口额81亿美元,增长5.8%。厦门口岸进口台湾水果13400吨,增长71.8%,连续6年保持大陆最大进口量。
2010年6月国务院批准同意厦门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2011年,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谋求“二次腾飞”的关键节点上,国务院批准实施《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刘可清代表认为,上述两项重要举措为全面推进厦门对台先行先试,探索推进自贸区建设试点,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刘可清代表进一步说,事实上,厦门已在先行先试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两岸金融合作经验,为促进两岸金融交流合作提供了示范作用,在这基础上整合资源,厦门足以作为国家自贸区的试点,“目前只欠东风”。
2013年,台湾出台“自由经济示范区规划方案”,希望透过“六海一空”的规划,将经济示范区的范围由“区内”逐渐扩大到全台湾,并将此作为台湾走向自由贸易的基石和起点。台湾中国科技大学讲座教授王弓强调:“厦门自贸区要率先与台湾经济示范区对接,形成合力,共创双赢。”
刘可清代表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还表示,厦门一直在致力于构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区,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举办海峡论坛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五届,每届都超过万人,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台湾人士积极参与。刘可清还告诉记者,台湾每年有160万人左右到厦门,大概占台湾人口的十五分之一,通过彼此的互动和交流,有利地推动了“两岸一家亲”。
另外,身为厦门市长,刘可清代表也表示,厦门非常重视生态建设,特别是注重通过严格的法规制度来推动生态建设。据了解,厦门现有30多项和生态建设有关的法规,并且还正在规划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刘可清代表也殷切希望通过当地政府和全体厦门人的共同努力,一起打造美丽宜居的厦门,并使其能够成为人人向往的城市。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