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险管理的“指挥棒”下,凭借“信用名片”分类通关,资信高的进出口货物和企业驶上通关“高速路”,资信低的却要通过层层检查关卡……上海海关分类通关的‘立交桥’构筑起来后,诚信企业进口通关速度提升六成,出口通关速度提升近一倍。上海口岸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增长,外贸物流却没有出现预计中的“堵车”现象。
分类通关,指海关通过科学运用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以企业守法管理为核心,以风险分析为手段,以前期和后续管理为保障,综合企业类别、商品归类、价格等各类风险要素,对不同风险等级的报关单(货物)采取不同的管理要求和管理程序,实施差别化作业的通关管理模式。
2007年12月27日,上海海关在全国率先启动出口分类通关改革试点,目前,试点范围已覆盖至上海关区内所有海、空运出口业务现场,并在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特殊监管区域全面推广。2009年9月15日,上海海关作为全国两家试点海关之一,正式启动了进口货物分类通关改革试点。
分类通关利用计算机系统对报关单进行自动审核,简化实时审单环节,从而打破了通关瓶颈。对资信高的企业,实行无纸通关电脑直接验放,放行速度以秒计;对于大部分低风险的货物,简单审核、快速验放;对高风险货物,重点审核;对资信较低企业的货物,根据风险提示加强查验;而在高风险进口货物放行后,海关还通过单证复核、上门稽查、数据监控等多种手段加强管控。可以说,分类通关改革后,海关对资信较低的企业实现了通关前、中、后全方位管理。诚信守法企业通关更加便捷,低资信企业反而会受到更严密的监管。
对海关而言,改革后,审单关员“有的放矢”地审核高风险单证,查获率大大提高;关员事务性操作减少,也得以将更多人力和精力投入风险分析、实货监管和后续管理中去,将有限的资源用在防控风险的“刀刃”上,实现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
对于出口加工区内企业而言,分类通关适应了其“快进快出”和“零库存”的需求。由于上海特殊监管区域内地租成本大大超出区外,多数区内企业的仓储面积较小、存储能力有限,对区外物流仓储设施的依赖性较高,区内企业对区外货物入区通关效率要求也相应较高。改革后,特殊区域出口报关单的通关作业时间平均缩短20%左右,近90%入区货物当日即可完成结汇联和出口退税证明联的签发工作。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改革适应了企业快进快出、零库存、加快资金周转、减少通关成本的迫切需求,为企业经营提供必要保障,得到众多区内大型物流配送企业的一致好评。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 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07号(关于进一步调整水 ...
- 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06号(关于进口法国种禽 ...
- 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08号(关于公布2020 ...
- 海关总署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0年第105号(关于 ...
- 海关总署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0年第104号(关于 ...
- 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03号(对检出新冠病毒核 ...
- 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00号(关于中国与印度尼 ...
- 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01号(关于进口赞比亚鲜 ...
- 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98号(关于发布《进出口石 ...
- 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02号(关于优化电池等进 ...
- 海关总署公告2018年第185号(关于调整进出口货 ...
- 新海关 新速度 杭州海关全力保障机构改革后首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