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海关在查获3.24万副侵权古驰、阿玛尼、迪奥、普拉达等6个国际知名品牌太阳眼镜的基础上,联手地方公安部门,追根溯源,成功地捣毁了生产这批侵权奢侈品的制假窝点。这是杭州海关继去年查获外国人知假买假案后,又一次与地方公安部门通力合作、加大对侵权犯罪行为的司法打击力度的成功案例。
去年底,义乌海关通过风险分析锁定了一票申报品名为太阳眼镜、钥匙扣的货物,怀疑具有侵权高风险。打开集装箱货柜后,海关关员发现这批申报时填写“无品牌”的太阳眼镜上赫然印着“GUCCI”、“ARAMANI”、“DIOR”、“PRADA”等国际知名品牌标识。由于货主无法出示任何授权证明,海关关员当即暂扣了这批涉嫌侵犯“古驰”、“阿玛尼”、“迪奥”、“普拉达”等6个国际知名品牌的太阳眼镜,共计3.24万副。
面对着刚刚查获的数万件涉嫌侵权货物,海关知识产权保护人员并没有松懈,他们心中想得是如何“揪”出幕后侵权黑手,把制假贩假的链条“一锅端”。
义乌海关知识产权科立即行动起来,分别联系负责货物报关的报关行和货代公司,了解货物出口的详细情况。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凭借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关员潘苗苗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在货物采购、送到义乌组货直至拼箱出口的整个过程中,有一个人全程参与其中,他就是义乌某外贸公司职员王某。
“从主动采购货物这点来看,说明货主事先明确知道货物是侵权的,这是一起典型的知假买假案件。而这个王某即便不是货主,也会是整件事的重要知情人和参与者,很可能知道制假窝点。”关员潘苗苗敏感地意识到只要“锁定”这个王某很可能顺藤摸瓜找到制假源头。
时机稍纵即逝。海关关员一边迅速联系了地方公安,通报并移交案件线索;一边利用从报关、货代方面获取的情况,约谈王某,搜集更多关于制假窝点的线索。
“这不是我的货物,是一个叫做阿里的外商朋友采购的,他本人已经回国了。我只是帮他报关出口一下而已,我对货物毫不知情,完全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面对海关关员的询问,王某拒不认帐。
事实果真如此吗?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海关关员发现每每谈到这位外商“阿里”,王某神色就会有些紧张,说话也是吞吞吐吐的。办理过多起侵权案件的潘苗苗意识到他很可能是在撒谎,他口中的“阿里”也可能是子虚乌有的。潘苗苗耐心地继续与他对话,时不时地将话题引向“阿里”身份、体貌特征等方面。
谈话一结束,潘苗苗立即着手整理对话记录中所有关于“阿里”的信息,并将这些线索向公安部门反馈。围绕着“阿里”,义乌海关与公安开展了一轮联合调查,从长达十几页的近期进出境义乌人员名单中找到了400多个“阿里”,又根据货主的描述,最终锁定了10余个“可疑对象”。然而,进一步地调查却发现这些“阿里”没有一个有近期离境记录。
谎言总是经不住推敲的。面对海关关员和公安民警不断地约谈、笔录,对每个细节、每个关键环节的反复、仔细排查,王某的心理防线彻底溃散,承认自己全程参与了这批侵权货物从采购到申报出口的整个过程,承认自己曾去过制假窝点验货,并提供了相关线索。
根据海关通报的重要线索,公安部门很快摸清了该批货物从供货商到生产商的整个流通链条,在对王某实施刑事拘留的同时,对相关涉案人员进行网上通报抓捕,一举捣毁了这个制假窝点。
“我们一直鼓励重点现场海关与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在知识产权等日常执法实践中探索深度合作模式。就像此案中海关与公安从案件查获之初到随后的深挖线索、追查源头,紧密合作的关系贯穿了案件侦办的各个环节,并最终将这一制假链条连根拔除。”杭州海关法规处知识产权科科长吴昀赟说,“我们与浙江省公安厅已经建立起了知识产权涉嫌犯罪线索通报联系配合的长效机制,有效地保证了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紧密衔接。专项行动以来,我们已经向公安部门重点通报了14起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线索,涉及侵权货物55.5万件。”
来源:海关总署
- 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07号(关于进一步调整水 ...
- 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06号(关于进口法国种禽 ...
- 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08号(关于公布2020 ...
- 2020年中秋国庆节放假通知
- 海关总署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0年第105号(关于 ...
- 海关总署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0年第104号(关于 ...
- 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03号(对检出新冠病毒核 ...
- Wish新规:商户需规范填写中英文申报品名
- 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00号(关于中国与印度尼 ...
- 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01号(关于进口赞比亚鲜 ...
- 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98号(关于发布《进出口石 ...
- 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02号(关于优化电池等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