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小商品城”的跨境电商“全球演义”
时间: 2015-12-01
  说起跨境电商,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网上买洋货”,但在浙江义乌,不少跨境电商企业依托当地丰富的小商品货源,充当卖家角色。
  记者采访发现,这里不论是企业自身,还是相关行政部门、服务产业,受跨境电商发展大势所趋,正在经历转型升级。
  以小商品批发和出口闻名的小城,如何与国际电商市场对接,“玩转”全球贸易?
“货郎担”搬上“洋网站”
  记者在当地几家较具规模的跨境电商企业看到,大大仓库内,一排排货架上整齐摆放着待售商品,多为服装配饰、家居用品等。
  企业经营者游俊告诉记者,这些商品七八成采购自本地小商品市场,“虽然是小东西,单件价格不高,但是量走得大”。
  从最初肩挑货郎担、手摇拨浪鼓的行商方式,到后来建成规模全球领先的国际商贸城,再到如今的跨境电子商务,义乌生意人卖东西的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义乌不少电商企业与国内外多家大型跨境电商平台合作,拥有多个销售运营团队,分别与各平台对接,商品销往欧美地区。
  据游俊介绍,与跨境电商平台合作并不仅仅是“把商品放在上面卖”那么简单,还要根据平台销售情况实时调整库存、不断开发新品。“由于卖的主要是饰品,更新很快,库存周转周期一周左右。我们拥有专门的开发团队,根据国外平台销售数据、流行杂志信息,反向开发,这样开发出爆款的概率比较高。”
  距离圣诞购物季不到一个月,但由于跨境物流时间较长,出口电商企业通常提前几个月就开始为此准备商品,销售高潮则提前半个月左右结束。游俊说,针对今年圣诞的销售正在进行,从已经结束的“双十一”和“黑色星期五”相关销售情况来看,今年跨境电商增长明显。
  “去年‘双十一’我们参加了(阿里巴巴旗下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的促销活动,有4款商品成为爆款,所有商品总共卖出2.6万单;今年我们没有参加活动,销量都达到了6万单。今年‘双十一’一天在速卖通上的出货量是平时的20倍。”他说,今年“黑色星期五”也没有参加亚马逊平台的促销活动,销量仍比往年增长两到三倍。
电商再续“鸡毛换糖”精神
  游俊认为,跨境电商今年的快速成长缘于“全球大趋势”,包括平台的完善、整体消费环境的变化等。
  这一“大趋势”从国内来看体现在,近两年把跨境电商培养作为新经济增长点,今年密集出台扶持政策,涉及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
  就义乌而言,去年底成为国家跨境电商出口试点,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据义乌市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红华介绍,当地成立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中心,推进通关便利化,同时扶持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和相关服务行业发展,鼓励建立跨境电商试点园区,为企业孵化、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据介绍,义乌目前已经建成近20个跨境电商园区,包括两个省级试点园区。记者在位于市区西北部的一个园区看到,园区包含11座建筑,分别用于企业办公、物流仓储、创业培训、人员居住等。
  园区工作人员介绍说,园区开始招商一年多来,入驻企业超过200家,人员6000人左右。除60多家跨境电商企业,还包括包装、摄影、设计、支付、人才培训等配套服务企业,以及餐饮等日常生活服务功能,已经形成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当地政府为入驻企业提供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补贴措施,园区则在房租、培训等方面提供优惠。
  另一个即将投入使用的大型跨境电商园区负责人陈彦伊告诉记者,这一园区同样致力于整合相关资源,打造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功能。“如果不能把相关资源整合成一个综合服务网络,我们的功能只不过是个房东。”
  采访中,不少跨境电商企业经营者提到目前面临的瓶颈,包括监管、仓储、物流、人才引进、行业标准制订、品牌塑造等多个环节。
  记者发现,一些企业已开始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例如,一家供应链管理企业开发了一套跨境电商运营管理系统,以实现电商、物流等企业与监管部门互联互通、数据互换为目标;一家第三方仓储配送企业计划在义乌建立大型仓库,以智能化手段解决仓储、配送、追溯等环节的难题;一家跨境电商企业利用自身成功经验开展人才培训和创业孵化服务,应对当地电商人才不足;多家企业自建电商平台,或借助打造品牌、申请专利等,提升竞争力。
  按照义乌电商办副主任王红华的说法,“鸡毛换糖”这一传统的行商方式,代表着义乌从商者“白手起家、艰苦奋斗、从无到有”的精神,眼下,跨境电商从业者再续这一精神。
带动实体转型升级
  跨境电商遍地开花的形势下,一些电商企业经营者和研究者开始思考更为深远的问题: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意义何在?
  义乌国际陆港集团副总经理龚先认为,不论是进口还是出口,跨境电商的最终目标不是简单的商品买卖,而应是以电商嫁接实体,更为精准地了解市场需求,引导实体制造企业提升技术、打造品牌,实现转型升级。
  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分析师郭召芬建议,就出口而言,应借助跨境电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分析国外消费需求,引导实体企业转型升级;进口方面,则应通过分析国内市场和国外中高端品牌的优势,倒逼国内企业树立品牌意识,促进中国品牌发展。
  龚先认为,目前B2C模式发展较快,而B2B模式似乎还没有受到应有重视。他说,目前传统外贸出口订单日益碎片化,导致我国出口企业较为被动,而跨境电子商务B2B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郑勇军认为,由于国与国之间贸易壁垒、体制差异等限制,以及物流配送等技术问题,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仍主要采取B2C模式,B2B模式还没有形成规模,因此跨境电
商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仍较低。
  郑勇军指出,跨境电商代表未来贸易的一种发展方向,有助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抢占规则制订话语权,也是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应当受到重视。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