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卫报:都是德中造成金融危机
时间: 2009-12-11

【英国《卫报》12月5日文章】题:造成这场混乱的不仅是开支大户,储蓄大户也难逃罪责(作者罗宾·韦尔斯)

世界深陷全球储蓄过剩的困境之中。这既是导致经济困境的原因,也是妨碍我们摆脱困境的障碍。

是的,我们可以将全球过剩储蓄演变成危机的罪责归咎于伦敦和华尔街。但是这好比在说,“鬣狗在做鬣狗该做的事”。鉴于监管严重懈怠,可供操控的资金源源不断,银行家只是按照他们的奖励方案行事。他们仅仅是利用了储蓄过剩带来的机遇。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勤俭节约的德国人和中国的国有企业,当然,还有那些对这些严重性不断加剧的问题视而不见的其他国家的政府。

造成全球储蓄过剩的原因是中德两国在过去十年中贸易持续处于顺差状态。持续逆差的国家靠向这些顺差国出售资产来为它们的逆差埋单。因此持续顺差国积聚了大量持续逆差国的资产:就中国而言,就是美国财政部发行的债券;对德国而言,就是西班牙的殴元债券、英国钞票和美国的资级抵押贷款。

导致这一切的原因何在?德国的顺差源于它试图通过出口摆脱自身的停滞状态,而这一困境是因东西德统一和负担不断老龄化的人口带来的。其过剩的储蓄被分散到了各投资热点:西班牙、葡萄牙、波罗的海三国、爱尔兰、英国和美国。

造成中国持续顺差的原因更加可怕。从中国中央银行公布的数据看,过去10年因出口带动的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激增,基本与普通家庭无缘。相反,从1997年到2007年,公司利润在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几乎提高了一倍,达到23%。主要受益方是国有企业。这些政治上很有来头的企业享有特权地位——可以获得政府指令性优惠贷款,资源采购受到补贴,低下的工资,工人享受不到保护,因此实际上将收入从工人的手中转到了国有企业手里。除非政府拿出所持巨额美国长期债券的一部分,用来帮助中国的公民,或迫使国有公司与中国家庭分亨它们的利润,否则人们势必会质疑这些政策究竟为中国境内的哪些人服务。

除非解决储蓄过剩的问题,否则资产泡沫和不稳定的局面将得不到遏制,从而加剧收入的不平等。它将会造成资源继续从经济的生产性部门流失,流向高收益但对社会无益的金融工程——或流向更过剩的产能。由于缺乏神奇的新技术来吸收过剩储蓄,因此全球有必要调整生产和消费的失衡状态。长期顺差的国家将需要减少储蓄,增加消费;逆差的国家则需要少消费,多存钱。


来源: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