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关进口分类通关监管模式全面铺开
时间: 2011-01-07

2011年1月4日起,除特殊区域外,青岛海关进口分类通关监管模式将向整个关区全面铺开。

青岛海关传来好消息,关区进出口企业节后一上班,就会收到海关送出的通关“大红包”:2011年1月4日起,除特殊区域外,青岛海关进口分类通关监管模式将向整个关区全面铺开。而在去年10月份,出口分类通关已在关区所有口岸适用。这意味着,关区所有企业,无论进出口,都将适用这种以“电子自动为主、重点审核”为核心的轻松快捷的通关监管方式。

“分类通关监管模式可以说是一项革命。”青岛海关通关监管处副处长张颖向笔者介绍:“报关单进入海关的第一刻起,就由海关风险管理系统做了诊断,是高风险还是低风险,一清二楚。随后,做过分类的报关单根据不同的风险指数被分别处理。管得严,通得快。”

作为海关总署分类通关的先期试点,青岛海关于2009年7月1日启动了出口分类通关改革试点。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又于2009年10月19日在关区全面实施了海运、空运出口货物分类通关改革。今年来至11月底,关区共有223.6万票出口报关单采用分类通关模式通关,占关区出口报关单总量的84.2%。出口分类通关的成功激发了进口环节分类通关试点的信心和积极性。今年8月2日关区又在进口环节展开试点并再次取得成功。此次分类通关监管模式在关区的全面铺开,正是将这一日渐成熟的改革推向深入的重要举措。

分类通关使得通关效率大幅提高。统计执法评估数据显示,改革后,关区出口货物海关平均作业时间不足1分钟,进口货物海关平均作业时间仅为5分钟,较改革前缩短了6分钟。改革以来,通关效率位居全国海关首位。现场作业人员被解放出来,充实到高风险审核岗位,海关监管资源得到有效配置。而企业则普遍反映现场单据积压情况基本消失,现场通关秩序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实施进口分类通关改革试点后,涉税报关单报关人员只需在一个窗口即可完成接单、打税、放行的全部工作,有效节省了企业人力资源,降低了通关成本。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