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关反走私综合治理有新招
时间: 2011-08-17
“反走私综合治理联络站设立后,走私香烟活动明显减少。”8月12日,站在福建晋江市金井镇石圳村的海岸边,厦门海关缉私局祁红武政委向记者介绍道。作为一种新型的反走私综合治理模式,海关依靠地方党政,在重点村镇设立反走私综合治理联络站,被形象地称为缉私“片警”,而记者也在实地走访中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新模式给地方带来的变化。
海关“片警”进村
许振褚是派驻到石圳反走私综合治理联络站的海关缉私警察。在他的桌上,记者看到了一整套详细的工作台帐,包括《打击走私巡查登记表》、《打击走私工作信息员登记表》、《车辆、船舶管理登记表》、《镇、村签订反走私责任书》等等。这个联络站是海关在晋江市金井镇的石圳村,与晋江市打私办、金井镇政府联合设立的。
据介绍,石圳村位于晋江围头港和深沪港中段,海岸线长3公里;同时该村地处沿海大通道,通路四通八达,交通条件便利,因此,容易成为走私分子实施海上香烟走私的据点。实践证明,单凭一般的“外科手术”式打私手段难以完全遏制当地的走私活动,依靠地方党政、加强宣传教育和整治的“内科手术”才是反走私综合治理的有效模式。
据了解,石圳反走私综合治理联络站有三名海关缉私警察,但他们做的事可一点都不少:一进站就与石圳村委一起对该村的人文、经济和地理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先后走访村民60余户,入户500余人次,建立了13套详尽的纪录台帐;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会同晋江打私办、金井镇政府,在村沿海重点地区开展了清理上烟点行动;联合围头边防派出所和石圳村委在沿海重点滩涂和道路开展夜间巡查,村里组织民兵每周不定期巡查三到四次,石狮海关缉私分局每月不定期组织人员巡查重点道路,边防派出所组织为期两个月的集中巡查,将村里民兵的日常巡查、联络站海关缉私警察的重点巡查和边防派出所的集中巡查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震慑了走私分子。
村干部当教员
今年以来,厦门海关缉私局石狮分局发现走私成品油案中对一般涉案船员采取取保候审居多,教育效果不是很理想,经过分析晋江、石狮地区的社情,发现在这些地区大都存在千丝万缕的宗亲关系,村支书、村长在村里都有一定的声望,了解这一情况后,一套全新的取保候审措施形成了。“在取保候审过程中,把村支书、村长请过来一起上课,再让村长去教育船员,应该比我们直接教育效果好。”侦查一科科长吴运兵说。
于是,海关在侦办的成品油走私案件中,对部分犯罪情节较轻,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船员均采取由村支书或者村长作为担保人的方式,并根据各走私重点村的村委会提供涉嫌走私人员名单,组织侦查人员进行约谈,加强法制宣传与政策攻心。“我回去一定好好地教育村民不要再(参与)走私了,还要在村里的大会上说,(参与)走私是犯罪行为,是要判刑的。”一个前来担保的村长说。“谢谢海关对我的宽大处理,我以后一定不再(参与)走私,一定不做违法的事了。”取保候审的涉案船员吴某说。
为形成全民反私的社会氛围,海关还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如举办反走私法制宣传电影周活动,村民累计上千人次到场观看;举行反走私法制宣传图片展,现场向村民发放反走私宣传小册子和印有“打击走私、利国利民”字样的环保购物袋等。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宣教活动,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走私的危害,从不参与走私逐渐过渡到抵制走私、举报走私。
引导合法致富
“如果不能解决村民的生计问题,反走私工作就难以取得长效。”在工作中,海关充分认识到区域性走私活动的根源还是一些群众缺乏合法的致富手段。为此,联络站的缉私警察们主动了解当地村民生活状况,对一些生活、经营困难的,尽可能地提供致富信息等方面的帮助。
据了解,有的村民以前在海边帮别人搬运私货、挑烟、看路或者用铁壳船运烟赚点“苦力钱”,经过海关缉私警察不懈的宣传教育和说服引导,他们认识到,干的是苦力活,赚的不是良心钱,要靠自己的双手走勤劳致富、守法致富的道路才是好的出路。在海关缉私警察的指导下,现如今他们有的合伙购买渔船出海打渔,有的贷款买了小货车跑运输,再也不想参与走私了。
今年以来,联络站的许振褚还利用作为公职律师所具备的法律知识与在MBA课程中学到的企业管理知识,对辖区内的企业进行调研和扶持,对企业运作管理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同时精心挑选近年来侦办的部分企业的违规案例,制作展板,让企业多了解进出口流程及海关政策,减少企业因不了解政策而出现的违规行为。“许科长的讲解太精彩了,这样的课应该多上几场。”泉州海联贸易有限公司经理吴曙光说。
此外,海关缉私警察还在当地积极开展助学活动,让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联络站的缉私警察与石狮市锦尚镇琼山中心小学的三名学生结了对子,长期资助他们上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拉近了缉私警察与渔民、村民的距离,为反走私综合治理联络站工作的开展创造了和谐的氛围。
(本文来源:海关总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