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要为企业打造更多“出海口”
时间: 2011-11-28
据《山西青年报》报道

  作为内陆省份,山西正谋求进一步扩大区域通关范围,打破制约该省构建畅通的国际贸易对外运输通道瓶颈,使区域通关成为促进山西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载体。
  “太原海关正全力以赴学习和借鉴海关现代化改革的经验,推进区域海关合作,为区域通关的飞速发展做好‘配套工程’,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增添新的支撑点。”昨日,太原海关关长吕伟红向记者表示。
  她强调,下一步,太原海关还将根据企业进出口通关需要,积极与满洲里海关、呼和浩特海关“联姻”,继续扩大区域通关范围,为企业打造更多的“出海口”,为山西加快推进转型跨越提供便利的通关服务。
  前10月报关单同比增63%
  据太原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山西外贸进出口总值120.4亿美元,同比增长18.3%,虽然突破100亿美元,但增速仍低于全国平均增速6个百分点,低于中部六省平均增速21.4个百分点。
  “交通不畅、通关不便已成为影响山西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太原海关方面有关负责人分析指出,去年山西进口货物货值的55%在口岸海关报关,出口货物货值的98.2%在口岸海关报关,从报关单量看,仅有10%的进口报关单和0.5%的出口报关单来自太原海关。
  “区域通关的推广实行,不仅有利于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更有利于地方政府发展外向型经济。”吕伟红说,区域通关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帮助企业降低了贸易成本,另一方面,大大节省了企业通关时间。企业采用“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可以直接在属地海关进行报关,海关电子放行后在口岸提货,避免了过去要安排人力在属地与口岸之间奔波,提高了进出口物流运转效率,缩短了通关时间。
  据太原海关统计,截至目前,山西省参加“区域通关”企业27家,今年前10个月,太原海关共办理区域通关报关单766票,同比增加63%,其中进口543票,出口223票。监管货运量234万吨,同比增长1.54倍,货值8.17亿美元,同比增长85.7%。
  沿海港口搬到家门口
  过去,山西企业进口货物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口岸报关,口岸清关”。这种报关方式,企业要派专门人员“跑港口”,要在报关前准备好所有的单证,且结汇过程复杂,直接影响出口退税速度,无形中影响了资金的周转率。另一种实行转关运输,必须使用海关监管车辆,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且存在着多次开箱查验、增加费用的可能。
  太原海关关长吕伟红说:“区域通关实行后,企业通过‘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做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真正把沿海港口搬到了家门口。”
  据统计,以前从天津口岸转关到太原海关,申报放行一般需要3至4天,而采用区域通关后只需要一两天。
  据悉,从2005年太原海关与天津海关签订第一份区域通关合作备忘录开始,太原海关已先后与青岛、北京、南京、深圳、石家庄、乌鲁木齐、上海海关签订了区域通关合作备忘录。
  今年6月16日,海关总署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太原签订合作备忘录时,指出“在山西省进一步推广‘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及时为企业办理出口通关和退税证明联签发手续。”

(本文来源:海关总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