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关分类通关改革实现企业与海关“双赢”
时间: 2009-05-22
19日从海关总署获悉,试点分类通关改革一年来,上海海关在平均查验率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查获率大幅提升45%,平均通关速度提高30%以上,海关关员人均日接单审核量显著下降,实现了企业与海关“双赢”。

2007年12月27日,上海海关在海关系统率先启动分类通关改革试点。分类通关是一种通过运用风险管理和企业守法便利的理念,综合企业和商品因素,按照风险高低对货物实施分类验放处置,对大部分诚信企业的货物实施计算机自动验放或人工快速验放,对重点监管企业以及商品实施重点监控验核的通关模式。

“通俗地说,就是海关对企业的报关数据不再平均用力,逐票审核,而是根据企业的资信情况和风险等级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作业方式。风险低的快速放行,风险高的重点监控验放。”上海海关监管通关处处长张亚平说。

据了解,分类通关改革试点前,上海海关出口业务现场人均日审单量超过800份,极端高峰时超过1200份。目前实施快速验放货物,海关单证作业速度提升一倍,涉及的报关单量占所有试点范围报关单的86%以上,大幅提升了上海口岸整体出口通关速度。

“因为通关效率提高了,企业物流成本大大降低。通关效率乃至物流效率的整体提升,使我们有更充分的把握完成订单,对企业信誉的提升有莫大的帮助。”宜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海关事务部主管陈刚表示。

上海海关副关长闻学祥介绍说,分类通关改革不仅提升了海关通关效率,而且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部分审单作业岗位人员被解放出来,逐步向风险管理、查验物控、后续管理等领域倾斜,保证了有限的管理资源用在防控风险的“刀刃”上。同时,通过提高企业分类管理和风险分析水平,加大对高风险单证的监管力度,真正实现了有效监管。2008年,上海海关在平均出口查验率与往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查获率却同比大幅提高45%。

据介绍,目前上海海关通关分类改革已经覆盖了上海关区所有海、空运出口业务现场,上海关区九成的出口报关单已纳入到改革试点范围。

(来源:生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