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艾宝俊还提到,包括反垄断审查在内的安全审查机制,眼下正在加紧做,目标是今年一季度推出。
据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介绍,2013年自贸试验区投资企业完成经营总收入1.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商品销售额12260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130亿美元,其中进口额835亿美元,分别占上海全市的25.8%和36%。对外商投资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后,90%的新设项目改为备案制,超过负面清单设计时85%的预测目标。
特别试验三个领域
在这场名为“聚焦制度创新,积极有序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专题审议会上, 针对前述三项特别试验,艾宝俊进行了解释。
“公平竞争,也就是国际上通常说的叫做竞争中立原则,主要体现为各类所有制的运营主体,在一个区域准入后,之间的一致性、公平性。还有权益保护制度和国际化的争端解决机制。政府的运营、职能转变方面会有进一步的转变,在这个方面做进一步的安排。”艾宝俊说。
早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前,就有学者提出,要在竞争中立、劳工权益和争端解决机制等新兴领域,做好相应的准备。
因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很早就喊出,要向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例如“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等看齐。而TPP中,就对于国企的竞争中立,海外投资者与国家间的争端解决等相关议题有所要求。
事实上,上述相关权益的保障,依然可以归结为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法学研究所所长叶青就指出,投资环境的改善,既要有限制和保护,也要有鼓励和吸引。限制保护主要是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还有相关的知识产权专利保护,也包括经济纠纷的仲裁所适用法律和仲裁地的选择。
代表呼吁增加税收优惠
作为上海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六场专题审议会之一,此次自贸区专题审议会共有138名代表参加,其中16位代表发言,发言主题集中在税收、金融和贸易等多个热门领域。
首先发言的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金融学院副校长吴大器建议,将自贸试验区的税收政策研究列为重要选项,“至今,相关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发展的税收政策还没有出台,而这恰恰会影响自贸试验诸多内容……可以在改善离岸金融税收上提出举措,可以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设计分阶段的离岸税收政策。”
上海市人大代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建安也指出,自贸试验区对于税收的考虑比较少,尤其是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缺失,相比世界上其他自贸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吸引力相对小,“上海没有办法改变税收体制,但外国跨国公司把股权转让到自贸试验区,对这样一种产权的转移,是否可以考虑适当的税收优惠。”
虽然上海方面一直强调制度创新,而非政策洼地,但代表们依然认为,税收优惠有限。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建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星增直言,入驻企业还是讲求实惠,“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的推广和复制,并不是说将来照搬到哪个地方。从这个意义来讲,上海在税收方面很难得到国际国内资金的青睐。”
尽管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提及,探索与试验区相配套的税收政策。但眼下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只出台了两个自贸试验区税收细则,分别是财关税2013年75号文和财税2013年91号文,而例如“积极研究完善适应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发展的税收政策”,至今仍未有下文。
戴海波昨日在专题审议会上提到,今年将深化研究适应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贸易发展的支持政策。
不仅是税收。
周星增说,上海自贸试验区太小,面积不够,“自贸试验区中开放的教育、医疗和娱乐这些行业,面积要求比较高,也需要比较大的空间……希望上海胆子能大一点,向中央要求一下,把临港归纳进去。”
陈建安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本身有多重目标,又要有现代服务业,还要有制造业,现有的规模太小,“怎么样突破,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力争一季度推出安全审查机制
代表们另一个普遍关心的话题,是负面清单。
陈建安认为,目前负面清单涉及的禁止投资领域过多,且是中国特有的国民经济分类,缺乏一定的透明度。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中茂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盛雷鸣则称,负面清单长度是讲开放程度,但比开放程度更重要的是制度的健全安全问题。
“如果一套制度好,权力得到保障,渠道通畅,我想即便是在有限的开放程度,也会吸引无限的投资。我觉得制度建设是最基本的保障,这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融入国际通行的规则,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前提是跟国际的通行规则接轨。”盛雷鸣说。
据戴海波介绍,目前在负面清单以外实行备案的新设项目,占比为90%。超过负面清单设计时备案项目占比85%的预测目标,符合试验区产业发展导向。
艾宝俊也说,对于所有人来说,负面清单都是第一次,各个方面都有不断完善的过程,今年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提高管理措施中的透明度,也涉及政府改革的问题。
艾宝俊透露,服务贸易今年的方案将进一步开放,它和原来开放的服务贸易及负面清单一并体现。“把两个合在一起,以后负面清单的长短、透明度都会有一个整体的、进一步的理解。”
目前,23项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中,已经有19项可以实施,其余4项正在制订相关管理办法。戴海波介绍,外资游艺设备、融资租赁兼营业保理、工程设计、增值电信、演出经纪、旅行社等方面,已经有一批项目落地。
在今年上海“两会”的政协提案中,曾有委员建议,对自贸试验区本身出台一批法律法规,例如《自贸区国家安全审查条例》。
而在昨日举行的专题审议会上,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於世成也建议,尽快启动在自贸试验区的安全审查和反垄断审查。於世成提到,政府在管理自贸试验区或者在试验过程中应更专业,“讲话要有法律依据。”
艾宝俊介绍,包括反垄断审查在内的安全审查机制,目前正在加紧做,目标是今年一季度推出,基本跟国家相关部委已经形成规则,只是操作系统还在协调过程当中。
此外,艾宝俊还表示,在实物贸易领域,放开监管今年要想办法落地,还有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这是全球通行的规则。实际上我们一直是这样理解,这些规则对于原来规则讲是变化,对内来讲叫创新,对外来讲基本上就叫接轨,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