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时评:地方版自贸区不是政策礼包
时间: 2014-01-10
  近几天,关于各地竞逐自贸区的报道又热起来了。
  先是天津。元旦前,李克强总理在天津滨海新区考察时提出:“希望天津作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争当领军者、排头兵,积极探索促进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试验。”外界将其解读为,天津将被定义为中国第一个综合改革创新区,与上海版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提法有所差异。
  1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蓝皮书》课题组披露,包括陕西、新疆、宁夏等省区在内的中国西北地区,都提出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并正在积极向中央争取。
  1月8日,浙江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几天前,舟山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区开发开放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意见》再度强调,将在舟山港综保区探索自由贸易政策,全力以赴做好谋划和申报工作,争取国家批准设立舟山自由贸易港区。
  在上海自贸区获批后,从东部沿海地区到中部的河南、安徽、湖北以及西部的成都、重庆,各地申报自贸区的热情一直高涨。此次西北地区省份的加入,自贸区竞逐算是“遍地开花”了。
  毫无疑问,自贸区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区域发展的热词,就像过去几年间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的区域振兴规划一样。但笔者想提醒地方政府:自贸区不同于区域振兴规划,它不是政策“礼包”。自贸区是探索,将承担艰巨的改革任务。
  从国际上看,中国建立自贸区,是在为扩大区域经济合作做准备,也是中国迎接全球经济再平衡后新国际经济秩序的挑战。
  当前,美国正在启动建立全新国际经济贸易体系,具体体现在美国主导并推动两个谈判,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这两个协定的市场开放水平和对成员经济体约束力,都高于WTO。完成谈判后,将建立一个以美国为轴心,横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全球两大自由贸易区,其经济总量将占全球GDP六成以上。TPP谈判没有邀请中国,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格局重构中,中国处于被边缘化局面。
  在这样大的国际背景下,很多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启动自贸区实验,绝非简单地扩大开放范围,也非简单地提供新的增长引擎,而是考虑在未来国际分工中,中国要确定自己位置,并取得主动权。
  从国内看,自贸区实践是中国自身的改革需求。
  “去经济刺激、去杠杆化、产业升级”被认为是本届政府施政的三大要义,其核心思想就是减少政府干预,引入市场竞争,在优胜劣汰中完成经济结构改革。自贸区的建立以及未来加入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尝试,正是实践这一经济主张的具体体现。
  在告别了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之后,各地申报自贸区,是地方政府为促经济增长而出招。但自贸区是重大的改革试验,未来,地方版自贸区由于各自定位不同,探索之路必然也不尽相同。因此,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的可能性和意义都不大。所以,自贸区不可能短期内遍地开花。
  由此,各地应好好研究一下自己具备哪些功能,哪些条件,而不是一味地跟风要政策。(本报评论员:段树军)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