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3日,在大连海关上门讲解、指导的当天,位列全国软件和服务外包产品出口三甲之一的海辉软件(大连)有限公司即办出该企业第一本国际服务外包进口保税监管货物手册。2月26日,由该公司申报进口的全国首票服务外包保税监管设备顺利进境。
谈到软件和服务外包进口货物保税监管的好处,海辉软件(大连)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陈力高兴地说,“我们公司以前进口设备,每年要交纳保证金500万元左右,现在采用服务外包保税监管方式,这些资金就可直接用于流转,同时每年至少节省银行利息15万元。最重要的是,以后如果遇到有进口货物需要延期,只需按时对‘手册’延期就可以了,不必再经过几级行政审批,这为企业争取了更多宝贵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企业同国外同行业的竞争力,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境外服务外包业务。”
此前,大连海关推出的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办理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减免税审批手续、缩短通关时间、拓宽担保方式,对资信良好企业进行担保验放等几项服务硬措施已经深入人心。据海关统计,2009年大连市软件出口总值2.63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占全国出口份额的16.9%,位列全国城市之首。现在,软件和国际服务外包进口货物保税监管试点在大连率先开展,大连的近800家软件开发与服务外包企业已经摩拳擦掌,尤其是看到海辉软件的受益成果,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早日办好“手册”。
为助推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大连海关适时提出《创新适应服务外包发展的海关监管模式》研究课题。随后,海关总署在大连海关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我国现行的保税优惠政策,创新服务外包海关监管模式,开展国际服务外包进口货物保税监管试点,简便原监管模式通关手续的同时,也解除了企业的保证金负担。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在大连、哈尔滨、大庆、上海、南京、苏州、无锡、西安、长沙、深圳等10个城市开展。为将海关的政策落到实处,让企业尽快得到实惠,大连海关举办了国际服务外包进口货物海关保税监管政策推介会,并上门走访宣传政策、全程跟进帮助企业办理手册和指导通关。
“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是助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兴绿色产业。多年来,为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大连海关已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并对企业进行档案管理,建立了海关与企业长效联系机制,”大连海关关长张志南介绍,“软件和服务外包进口货物保税监管模式的推出,在为企业节约成本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发展推动力。可以说,这是海关积极研究产业规律,创新监管模式给企业带来的实惠。今后,海关会在这方面进一步努力,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产业结构升级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海关总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