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关分类通关改革扩大至空运口岸
时间: 2010-12-03

试点一周来,上海海关共受理空运货物进口试点报关单15211份,其中七成的低风险单证实现了担保验放或快速审核验放。

本报讯近日,上海海关启动空运货物进口分类通关改革试点。截止目前,改革试点范围已覆盖上海海关下属各海、空运口岸业务现场,上海口岸整体进出口通关速度进一步提升。

随着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步伐的加快,上海口岸迅猛发展,辐射、服务长三角、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作用日益强化,大口岸功能的不断凸现对海关通关速度提出更高要求。与此同时,大量跨国公司在上海扎根落户,零库存生产、第三方物流等新的贸易方式和物流运作模式不断涌现,也对海关通关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实现海关有效监管与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有机统一,上海海关于2007年底在全国海关率先启动出口分类通关改革试点,随后,改革逐渐扩大至所有出口业务现场。2009年9月,上海海关开始启动进口环节改革试点,将分类通关改革范围从出口业务扩大至进口业务。此次启动空运货物进口分类通关改革则是将进口改革范围从海运业务进一步拓展至空运业务,这也意味着上海关区所有海、空运口岸业务现场都纳入分类通关改革试点范围。试点一周来,上海海关共受理空运货物进口试点报关单15211份,其中七成的低风险单证实现了担保验放或快速审核验放。

在此次启动的空运货物进口分类通关试点中,97家AA类企业由于企业自身资信良好,率先享受到了进口分类改革后“担保验放”通关模式带来的便利。11月12日试点当日,从申报到放行,台积电(中国)有限公司仅耗费数分钟就办结了相关海关手续,企业负责人对新模式表示满意,认为这是海关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又一项有力举措。

分类通关改革以企业资信为基础,运用风险管理手段,综合商品归类、价格等信息要素,对不同资信企业和不同风险的进口货物采取分类处置作业模式。针对诚信企业采取快速验放作业模式,针对其他资信类别的企业,根据其单证风险等级分别采用低风险单证“快速审核验放”模式和高风险单证“重点监控验放”模式。分类通关通过前推后移把以前集中在审单环节的“橄榄型”传统模式转变为“哑铃型”的新型模式,通关瓶颈不再集中在单证审核上,大多数诚信企业可享受到提高通关效率和节约通关成本的好处。与此同时,海关将有限的人力资源集中于高风险单证的审核与查验,抓住关键的风险点,对少数不法企业的进出口货物实施重点审核、加强查验等管理措施,充分体现企业“守法便利、违法惩戒”的管理原则。

据上海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启动分类通关改革以来,诚信企业适用快速验放作业模式的货物,审核验放作业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作业时间进入以“秒”计算的时代;实施低风险快速审核验放的货物,作业速度提升近一倍。由于快速验放的低风险进出口单证分别占进出口试点单证总量的70%和80%,因此,上海口岸整体进出口通关速度得到了显着提升。在提速的同时,海关实际监管效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出口环节的查获率比改革之前提高近50%,进口环节高风险单证也明显高于平均查获率水平,约是低风险单证查获率的2倍以上。

据悉,上海海关还将在现有基础上将试点范围进一步拓展至所有业务现场,并不断深化和完善分类通关改革,“越诚信则越便捷”,诚信守法企业将享受到更快、更好的通关服务,而违法违规企业则将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随着海关把更多的人力资源、更多的监管重心置于审单环节的前道和后道,对于违法企业,海关将不仅在一个环节进行严格审核,之前就可能已经在风险监控程序之下,在之后还将有多种手段来查缉违法违规行为。


来源:中国贸易金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