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关税则调研推动政策调整为芒杆制浆行业注入活力
时间: 2011-01-07

与被称为“白色污染”的传统一次性餐具不同,上海胜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经营的一次性包装材料和餐具由天然植物芒杆制成,且整个生产过程没有污染排放,属我国自主研发的绿色环保技术。去年,该公司从上海关区出口至美国的此类产品同比增长约四成。

胜利公司产品出口美国之路,并非一开始就走得那么平坦。当成功打入海外市场时,企业满怀信心准备大展拳脚,美国方面却传来消息:产品必须通过美国食品包装行业的相关认证。

而要通过该认证,企业必须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工厂。由于此类产品当时出口退税率仅为5%,加上尚未完全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胜利公司一度因资金问题陷入发展困境。

一筹莫展的胜利公司负责人,来到上海海关咨询求助。海关的专家敏感地意识到,胜利公司所反映的这一问题,不是一家企业的问题,而关系整个芒杆制浆技术行业的生存与发展。

为此,在详细倾听、分析胜利公司所反映的问题,并为其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的同时,上海海关立即着手,从推动自主研发环保技术发展的角度出发,展开税则调研。调研中,海关了解到,芒杆浆料制品与普通木纤维制品不同,由于芒杆具有快速生长的特点,芒杆浆料制品应该与普通的资源高消耗类制品有所区分。于是,上海海关结合税则调研结果,快速报海关总署,并由海关总署向国务院相关部门建议,将芒杆浆料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5%上调至13%。

从胜利公司求助到海关展开税则调研,再从结合调研结果提出政策调整建议,到政策制定实施,前后不到两个月。如此高效率,出乎企业预料,“真没想到反映和解决问题的渠道竟然如此顺畅,公司因此直接降低了约8%的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政策及时雨让我们更有信心做大了。”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更重要的是,海关从胜利公司求助而启动的税则调研,带活了整个行业的积极性。据上海海关统计,去年1—11月,上海关区芒杆浆料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54.9%。

上海海关具体负责税则调研的部门——上海归类分中心主任黄晓芸介绍:“自2008年开展税则调研以来,上海海关提出的关税类建议被国务院税则委采纳的有10余条,汽车、钢铁、能源、电子等诸多行业因此受益,对国家经济转型起到了积极作用。”

来源:海关总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