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关:全力支持造船产业升级
时间: 2010-08-04

大连海关积极落实国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助力大连船舶企业由传统的造船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海洋工程项目进军,实现产业升级的新跨越。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历史悠久的造船企业,进入新世纪后,公司抓住各国重视海洋石油开采的机遇,果断向海洋工程项目进军。公司副总经理李明高算了一笔帐:现在,一座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价格大约是6-7亿美元,抵得上2架波音747的价格,从利润上来看,海洋工程的毛利率可以达到造船业毛利率的两倍,“尤其是在传统造船业受到金融危机困扰的情况下,发展海洋工程更是企业的突破口。


公司谋求海洋工程大发展的想法很快与大连海关达成共识。在今年春节后的一次“海关•企业面对面”走访活动中,大连海关张志南关长了解到企业发展的方向,表示海洋工程项目既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又符合国家加快产业升级的政策,海关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一定全力支持。


在这次走访中,大连海关还得知企业正积极争取国外一个深海钻井平台的定单,合同额将达7亿美元,拿下这个定单不仅实现海洋工程业务的顺利发展,还将奠定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优势地位,从而赢得更多的国外客户,对大连船舶重工来说意义重大。虽然合同尚未签订,但企业很有信心,并计划抓住国际价格较低的机会提前进口钻井平台的主要设备。按照通常做法,合同没有签订,不能进行加工贸易备案,设备只能按一般贸易方式进口,这批设备价值2.7美元,企业初步估算需要缴纳关税7000多万美元,对企业来说,这将占用巨额的资金。


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促进优势产业发展,是海关一贯坚持的政策。大连海关张志南关长立即组织业务骨干研究解决方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议企业申请保税仓库,利用保税货物暂时不需要交纳关税的政策优势,可以节省资金流。并且今后公司进口设备也可放入保税仓库,享受保税功能,不只是解一时之需,而是从长远上缓解企业资金之忧。


这一政策让企业悬着的心落下来。针对企业现有仓库、堆场的实际情况,大连海关积极指导企业合理规划仓库面积,建设封闭围网,安装物流监控系统,实现与海关的数据共享。大连海关又派专人对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帮助企业熟悉海关相关规定,了解保税业务监管流程,使保税仓库所需的软、硬件条件都达到监管要求。经过半个月的精心准备,大连船舶重工申请的7370平方米保税仓库顺利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大连海关主动帮我们出主意,想办法,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海关又派专人指导保税仓库的申建工作,不辞辛苦,经常到了下班时间还在忙碌,很让我们感动。”副总经理李明高说。


保税仓库一经验收,企业马上着手第一批设备进口。由于这批设备多为超大件,其中最大一件货物重达1500多吨,高和宽都超过30米,传统的“车船直取”方式——货物抵达大连港后通过公路运输到仓库无法实现,运输和监管的成为难题。


大连海关得知企业的难处后迅速研究制定出“船船直取”的通关方式——货物不落地而是直接过驳到企业自己船上然后转运到工厂,海关在船上完成对货物的查验,海关查验与货物装卸同时进行,可以节省通关时间。由于货物到达是个周日,大连海关又安排关员加班进行验放,科学的监管方案加上关员的高效工作,原本一周的工期缩短到三天。为了本次超大件卸货,公司专门从外地租用2700吨海吊,每天租金就高达150万元。缩短工期,意味着为企业节省600多万元费用。


负责进口业务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物资采购部李绍学部长感慨到:“这批进口设备体积大,装卸困难,大连海关帮我们高效率地完成通关手续,为我们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非常感谢海关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为了持续支持造船产业的升级,大连海关还与企业建立了日常联系沟通机制,指派“专职企业联络员”专解企业难题,在各业务现场设置“专用窗口”,开通“绿色通道”,为产业升级所需的进出口设备提供通关便利。如今,大连船舶重工的海洋工程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前不久,公司为埃及中萨钻井公司建造的JU2000E-6自升式钻井平台成功下水,在国家“调结构”的指引下,传统造船业向海洋工程升级将实现新跨越。

来源:海关总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