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会信息动态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展览在京开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展览在京开幕
时间: 2014-12-17
  “饮水思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展览”于15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该展览旨在借助中线工程通水的契机,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南水北调的科学认知,向为工程建设作出贡献的社会各界致敬,提升全社会饮水思源意识。
  据介绍,该展览筹备历时半年,中线工程建管部门、沿线省市相关部门和北京有关各方均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和实物,展出内容涵盖了历史文化、国家决策、资源环境、水利、移民、文物保护等多方面内容。
  展览分为文化篇、建设篇两个展区,分别从“水对人类文明演变的重要影响、水对城市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必要性、决策过程和建设运行”两个维度进行展示。
  其中,文化篇分为五个单元,“水生万物”从人类起源、文明起源、城市文明、大河文明四个层面介绍水在孕育人类文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水旱无常”从历史上的洪、涝灾害阐释人与水的矛盾,通过“楼兰古城的兴衰”等一系列鲜活的事例,刻画出了人类对于水患的记忆,对水产生的敬畏。
  “以水为利”表现了人类通过水利工程变害为利、改善民生的过程。郑国渠、都江堰、灵渠、坎儿井、京杭大运河等一系列水利工程,讲述了人类兴修水利的历史;对治黄、治淮等工程的回顾,展示了人类对水资源管理的高度重视;对“以水为力、城邑用水”的阐述,描绘了一幅城市因水而兴的画面。
  “‘自来’之水”展示了人类对输送、净化生活用水的探索历程。
  “南水北调”在总结人水矛盾的经验教训基础之上,揭示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迫切性、历史意义和历史作用。
  建设篇分四个单元,作为重点的“建设与创新”中,依次介绍了工程沿线省市的建设情况,再现了膨胀土、沙河渡槽、穿黄工程、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PCCP管道工程、西四环暗涵工程等科技创新点。
  “放心用水”从水质保护、水量调度、监测预警、用水安全四个方面,表现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保护水质安全所做的工作和努力。水质是南水北调工程成败的关键,国家和北京相关部门已建立联合水质监测预警机制,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控。其中,北京建立了来水“入京、入城、入厂”前的三道防线,以妥善应对水质突发事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需征占一定量的土地,关停部分影响水质安全的企业。“移民奉献”一章中展示了库区移民、沿线征迁和文物保护工作情况,反映了水源区及工程沿线为南水北调做出的巨大贡献,阐释了国家多项综合措施确保搬迁移民“搬的出、稳的住、能发展、可致富”的工作情况。同时通过历史资料体现了南水北调贯彻文物保护先行的理念。
  “引水固源”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工程效益、规划展望以及对口协作工作,呼吁民众珍惜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成果,用好每一滴来水。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历经11年的建设期,已于本月12日通水。江水预计将于年内进京,届时可大大缓解首都用水压力,修复、提升生态承载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要战略决策提供稳定可靠的水源支撑,大大有利于北京的可持续发展。
  据悉,今日开幕的“饮水思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展览”计划将持续至2015年上半年。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