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前后反差如此之大?
由于历史原因,中印尼两国直接经贸往来因外交关系冻结而中止了30余年。1990年恢复外交关系后,双边直接贸易快速升温,各类中国商品展也逐渐多起来。当时,中国在服装纺织、五金产品、橡胶机械、挖掘机械、石油设备、电力设备、食品机械、轻工产品、电子产品等领域,确实有一些特色鲜明、物美价廉、受到当地商家和消费者青睐的商品,加上当时中国各级政府和有关机构比较重视,所以中国商品展会的档次和“含金量”还算名副其实,并为促进中印尼双边直接贸易、丰富当地消费者需求、宣传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等,做出了值得肯定的贡献。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XX名优产品展”、“中国XX技术产品展”等各类展会蜂拥而至,令人目不暇接。不可否认,这些展会中确有一些能代表或反映中国某个产业或某个省区水准的名优商品,但记者看到更多的,是在“中国XX产品展”赫赫光环下,给“MADE IN CHINA”造成的尴尬甚至丢人现眼。
例如,在前不久“中国XXX名优产品展”的展会现场,号称500个参展摊位的三联大厅很是气派震撼,但走近一看,大多数摊位几乎一律是板墙上贴着几张广告,柜台上摆上几种样品,几位厂家或商家代表坐在桌子后面守株待兔,参观者步履匆匆,洽谈者人影稀少。再细看参展商品,感觉是走进了中国国内的一个乡镇企业小商品批发推销会:小五金小电器小食品小玩具、油盐酱醋茶、花生干果糖、居然还有一些非清真食品,不经意看到一个可以品尝的饮料摊位,推销者半天还拧不开瓶盖。
看了一个展会是如此,看了若干个展会还是如此,记者傻眼了,记者迷惑了。为什么如此低档次的乡镇企业小商品批发推销会能办到国外还冠以“中国XXX名优产品展”的赫赫威名?为什么这种多数参展小企业根本就是赔钱赚吆喝的展会居然还能年复一年地络绎不绝?
经过多方了解、尤其是看到中国南方一个市级政府的有关通知后,记者恍然大悟,也如鲠在喉。
这个南方某市级政府通知的主要内容如下:根据省委、省政府启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工作部署,切实帮助企业开拓东盟市场,我市联合XXX、XXX共同举办XX名优产品东盟(印尼)展览会。该展会是我市今后长期重点打造的海外贸易平台之一,届时,XXX市长将亲自率团参展。展位费29800元(3mX3m),光地展位费(至少36㎡)107280元,另需缴纳10%增值税。本展会是我市2014年重点组织的境外展会,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申请国家、省、市多项扶持资金。
记者算了一笔账:以500个3mX3m的摊位计算,500X29800=1490万人民币,加上10%的增值税149万元,共约1639万元;另外500个摊位以平均2人计算,往返机票、6天住宿、2—3天巴厘岛旅游(这是中国各类展会以及大多数官方民间代表团印尼之行必须的项目),人均费用至少9400元,500x9400=470万元。那么,办这次展会的主要费用(对某些人来说也可以称之为主要收入)竟然高达2109万元,如果加上政府官员、相关机构人员的出差、交际等其他支出,估计这个数字还会增加几十上百万。
文章至此,记者脑海中跳出一个对比强烈的数字:国内贫穷地区建一所希望小学需要20万元。也就是说,办一次“中国XXX名优产品展”花费的2109万元,可以建105.5座希望小学,解决成千上万农村孩子的上学问题!
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展会后面的利益链条,起码包括:印尼的场地业主、承办展会的公司、旅行社;中方的组办者(政府?会展公司?旅行社?)。
看看这么巨大的一笔费用,再看看幕后那些虎视眈眈的分羹者,记者明白了,上述这些近乎“挂羊头卖狗肉”展会,或者可称之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展会的组织者所看重的,并非展会的意义和结果,而是那些白花花的银子,至于有没有经济效益、丢不丢“中国制造”的脸,都没有什么意义,也没人在乎了。
记者问过一位参展的私营小企业主,他的回答似乎道出了其中的微妙:“政府让支持,市长还要来,赞助政府一次呗。也不算是大钱,就当是考察东南亚的市场顺带旅游好了,再说今后还可以得到政府其他政策的支持”。
办一次上述展会,想必中印尼双方的主办者都会赚得盆满钵满、皆大欢喜,可参展企业的商业利润呢? “MADE IN CHINA”的名誉呢?外国人咱说不着,那就问问中方组织者或主办者:你们对此作何感想?
在国外举办各类商品展以推动中国商品走向世界自然无可非议,问题在于你的生财之道要讲良心讲公德讲实事求是,不要巧立名目,不要搞政绩工程,不要搞强行摊派,不要搞贪污腐败,更不要损害“中国制造”的长远利益。否则,这样的中国产品展不办也罢。
中方组织者或主办者,你们意下如何?
来源:中国经济网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