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前茶叶从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今天我国依旧是世界上主要的茶叶生产国和出口国。2006年我国茶产量110万吨,茶园面积160万公顷,居世界首位。本文拟分析尼茶叶产业现状,结合我优势提出合作建议若干。
一、尼日利亚茶叶种植与加工现状
尼日利亚国土面积92.3万平方公里,人口1.4亿,全国大部属热带气候,平均气温为26-27℃,年降雨由沿海3000毫米递减到内陆500毫米,境内广布热带稀树草原,木薯、可可、腰果等农产品(15.74,-0.13,-0.82%)产量居世界前列。
1952年起尼日利亚境内开始种植茶叶,1982年从肯尼亚引入无性系茶树品种,先后在高原州Jos、克里斯河流州Obudu等地开展试验性种植,直到发现尼日利亚东南部与喀麦隆接壤的塔拉巴州蒙贝拉(Mambilla)高原地区比较适宜茶叶生长,就此开始商业化规模种植,目前尼全国90%以上的茶叶种植面积就集中在蒙贝拉高原地区。
蒙贝拉高原位于尼东南部,平均海拔1550米,总面积17735平方公里,高低起伏的地形覆盖着低树和草地,这里气温相对较低,自然条件较为适宜茶叶的生长。但目前茶园种植总面积仅1000公顷,其中600公顷属尼日利亚饮料生产有限公司(NigerianBeveragesProductionCompanyLimited,下文简称NBPC)所有,其他400公顷由当地1500多户农民所有,户均茶园面积仅为0.1-0.6公顷。
蒙贝拉高原地区的茶园还属于粗放式经营,当地缺电少水、交通不便,耕作技术落后,农药和化肥的短缺更是个大问题,平均年产量仅为鲜叶1220公斤/公顷,加上鲜叶采摘后到加工厂的运输延误,品质损失往往较大,而当地鲜叶收购价格仅为18奈拉/公斤,难怪当地茶农抱怨说种茶叶的年收益仅为60美元/公顷,根本不够一家人的生活所需。
位于茶园集中的这一地区的NBPC公司,是目前尼全国唯一一家茶叶加工企业,该公司由尼联邦政府、塔拉巴州政府和阿达马瓦州政府以及私人投资商于1975年合资成立,1982年开始试验性种植,1992年4月1日正式投产,最大生产能力为1.6吨/天,现有正式雇员350人,临时雇员1100人,主要产品是属于红茶系列的“高原茶”(HighlandTea)。
该公司生产设备全部来自进口,经过多年的运转,目前设备老化严重,加上流动资金匮乏等原因,开工率和产量均较低。由于资金有限,该公司无力扩大生产规模,导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当地茶园面积始终未能扩大甚至还略有减少。
2003-2007年尼日利亚全国茶叶总产量如下表:
年份产量
20031800
20042876
20052567
20062045
20072914
平均年产量2440
备注:全年产量的90%以上由NBPC公司收购和加工制成红茶。
二、尼日利亚茶叶市场情况
尼日利亚全国1.4亿人口,在英国殖民者遗风影响下,约30%的人群保持着喝红茶的习惯。由于喝茶具有解暑止渴、提神醒脑的保健功效,其余人群虽不喝茶但并不反感喝茶,是潜在的消费群体。目前尼本国出产的茶叶全部制成红茶,总产量的40%出口到周边国家如喀麦隆、苏丹、尼日尔、乍得和贝宁等国,其余在国内市场销售。
NBPC生产的高山牌袋泡茶主要通过各地超市和授权经销点销售,零售价格为150奈拉/25小袋(2克/小袋)。NBPC的主要销区仅限于尼东北部各州,只覆盖全国约10%的市场,为进口茶叶留出了巨大的市场空白。据不完全统计,尼日利亚每年要进口茶叶约1.2万吨,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
在尼国内市场上,除了NBPC生产的高山茶外,主要有以下品牌:
1、TopTea
该产品由位于拉各斯的Promassidor公司出品。该公司从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大宗购进毛茶,经筛选、分级后按比例混合分装为圆形袋泡茶,销往全国各地和出口加纳、喀麦隆等国,零售价格为100奈拉/26小袋(2克/小袋)。
2、LiptonYellowLabelTea
由位于奥贡州的Unilever公司出品。该公司主要从肯尼亚等国购进毛茶,分装为普通袋泡茶后销往全国各地和出口加纳、喀麦隆等国,零售价格为100奈拉/25小袋(2克/小袋)。
3、PrimeTea
由位于拉各斯的ConsolidatedFoodsandBeverages公司出品。该公司主要从肯尼亚等国购进毛茶,分装后销往全国各地和出口加纳、喀麦隆等国,零售价格为100奈拉/25小袋(2克/小袋)。
三、尼日利亚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
1、落后的耕作技术无法带来高收益
虽然蒙贝拉高原地区适宜茶叶种植的土地面积广大,但由于当地收购鲜茶的加工企业只有NBPC一家,独家买卖也就导致该公司支付给茶农的收购价格过低,过低的收益导致茶农对于新的技术、品种和方法普遍持保守态度,资金有限的茶农不愿意也无力增加投入来改变和提高现有的落后的耕作技术,购买农药和化肥来提高鲜茶的产量和质量更是无从谈起,由此,NBPC最终也无法扩大生产、提高效益,也就不可能主动向茶农提高鲜叶收购价格,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茶叶种植面积、加工规模和产品质量始终在较低水平徘徊。
2、过高的成本限制了生产规模的扩张
尼日利亚电力供应严重不足,作为全国唯一的茶叶加工企业,NBPC不得不采用柴油发电来维持生产,发电支出高达4百万奈拉/月。高居不下的生产成本,再加上销售业务组织不力,市场份额持续遭到其他产品的包围和蚕食,企业销售收入逐渐走低、收益下降,也就限制了NBPC扩大生产规模的能力。
3、消费者难以辨别茶叶质量高低
尼市场上出售的茶叶,几乎全都是袋装形式,而隔着一个纸袋子,消费者很难从外形上去辨别不同茶叶的质量高低,只能通过品尝才能勉强为之。本国生产的高山茶,虽然其质量要好过其他分装产品,但袋装形式淹没了其中的差别,消费者就只好单纯从价格高低来盲目选择目标产品了。
4、联邦政府未向茶叶产业提供政策性支持
尼本国茶叶产业属于弱小产业,但尼联邦政府并未为其提供特别的支持性政策或者措施,相反实行宽松的茶叶进出口贸易和海关政策,导致低价进口的大量劣等分包茶叶充斥市场,蚕食本国产品的市场份额,导致高山茶销量停滞乃至下降,导致加工企业发展困难,上游的茶农也就和下游的加工企业一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四、与尼日利亚在茶叶领域开展合作的建议
1、拓展对尼出口和转口贸易
一方面,尼国民总人口多达1.4亿,茶叶消费潜力巨大,但总体来说尼国内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尼主销红茶,但市场上只有少量本国生产的高原袋泡茶,其他都是LeverBrother等国际茶商的在尼合资企业从肯尼亚、斯里兰卡等国大批进口廉价散装低档片、末茶,然后在当地自行筛选、分装的袋装红茶,质量和档次均不高,零售价格甚至比我国内还低。
我国茶叶厂商欲拓展尼日利亚市场,最好不要采取低价竞争的方式,建议提升对尼出口茶叶的档次,推动我国茶叶出口从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具体来说可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从多渠道宣传中国红茶入手,利用尼民众普遍关注医疗保健的特点,引导顾客逐渐了解和适应中国茶,特别是中国主产的绿茶和独有的特种茶,向不同消费水平的消费者介绍不同等级的茶叶知识,发展和巩固中高档茶的消费群体,打开中国茶叶的销路并逐渐扩大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尼拉各斯在西非地区的商品集散地,长期以来转口贸易辐射周边许多国家。早在上个世界五十年代尼就开展中国绿茶的转口贸易,年贸易量逐年扩大,近年来稳定在一万吨左右,我茶叶外贸企业可对此给以进一步的关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尼日利亚严格执行欧盟对茶叶农药残留的检测标准,并实行“全面进口监管计划”(COMPREHENSIVEIMPORTSPERVISIVESIHEME,即CISS),委托欧盟的检验机构为其报务,对茶叶进口贸易设定了严格的技术壁垒。
2、可考虑在尼投资设立茶园及加工企业
尼国土面积92.3万平方公里,年均气温为27℃,除10%左右的山地外,全国大部为平缓低丘的热带稀树草原,非常适宜茶叶生长。从尼日利亚茶叶产业的现状来看,仅东南部蒙贝拉高原地区分布有约1000公顷的茶园面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多达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投资茶产业机会实在难得!
目前在尼蒙贝拉高原地区广泛种植的五个茶叶品种均引自肯尼亚,由于高海拔地区的交通、电力、供水不便,尼农业部门可可研究所已受托开始在低海拔区域开展茶叶试种,准备发展进一步扩大茶叶种植面积。虽然此时介入该国茶叶种植业正当其时,但也要看到尼现有农业科研落后,还未能选育出一批适应低海拔地区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茶叶品种,介入当地茶叶种植园区之前,有必要先与尼方合作选育出合适的茶叶品种。
在尼投资茶叶加工企业,首先要解决茶叶种植面积少、鲜叶来源有限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电力供应不足,这个难题的解决还须等待时日。待时机成熟时,可在适宜茶叶生长的蒙贝拉及其他适宜地区,直接投资设立茶叶种植基地,并就近设立茶叶加工厂,产品可直接进入1.4亿人口的尼国内市场,还可向西非各国及欧美国家出口。
3、向尼方提供茶叶种植技术和加工设备
相对落后的尼日利亚茶叶产业,为我行业相关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有意对尼开展业务的厂家,包括与茶叶相关的育苗、农药、化肥、农机及茶叶加工、筛选、分装设备等,可与尼当地茶农协会和厂商保持紧密联系、抓住商机,可协助尼方开展茶叶种植技术的培训,传授先进的耕作、病虫害防治和施肥技术,借机推销我实用有效、物超所值的茶叶肥料、农药以及专用加工设备等,在促进两国茶叶合作的同时,也帮助尼方发展茶叶产业。
(来源:食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