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纸化与虚拟海关彰显经济效益
时间: 2010-01-13

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努力实现海关数据自动化和贸易单一窗口时,先行一步的发展中国家、转型经济体和发达国家已开始向无人化虚拟海关和无纸化贸易方向前行。

经过两年多电子化试点后,巴基斯坦海关已经开始着手实施联合国电子贸易文件系统(UNeDocs)项目。从2005年开始,泰国投资3000万美元以海关、商务部、农业部为核心建立政府数据交换中心,并融合了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和大湄公河地区的内部贸易机制,并逐步接入港口、港务局、海运、空运、保险和银行数据,2008年投入使用后,每年节约贸易成本约7亿美元。

同在东南亚地区的新加坡,早在1989年就开始使用电子清关系统,简化了贸易程序,为新加坡节约了相当于其GDP1%的成本。马来西亚目前已实现海关清关、关税支付、免税申报和危险品货物申报的无纸化作业。有鉴于此,亚太经合组织也在2001年制定了无纸化贸易行动计划。

另一成功实例是,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利用无纸化系统将贸易审批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的业务整合在一起,年贸易流量达1700多万次、系统注册用户企业达53000多家。对于尚未达到电子化流程的中小企业和进出口机构,该系统专门设置了27个服务网点,以便将纸质文件转换成电子文本输入系统。

从2002年起,俄罗斯制定了为期8年的“俄罗斯电子化”计划,在经济从原材料出口型向高附加值产品过渡的同时,确立了与贸易有关的税务、国家统计局等政府机构的办公电子化目标,即到2010年,俄罗斯政府职能部门内部和政府职能部门间的工作流程要分别达到65%和40%的无纸化率。

2002年,为统一内部市场、方便成员国之间人员和商业信息往来,欧盟信息通讯委员会提议建立的信息中心在各成员国正式运营,其信息共享、操作公开透明、运营共同管理的规则为欧盟贸易无纸化打下了广泛基础。欧盟目前正在向为期一年半的内部贸易无纸化目标过渡。目前,英国80%的集装箱海运和港务管理已达到无纸化目标;德国物流业无纸化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也已经能够为全球范围的贸易运输提供服务。

欧盟成员国瑞典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实行了电子通关制度,海关已成为瑞典政府中电子化程度最高的职能部门,其名为“电子阶梯系统”的无人虚拟海关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通过与政府各职能部门联网,该系统将7个政府职能部门的业务综合到了一个电脑虚拟窗口,免费提供164种电子服务。目前,这个虚拟窗口受理的海关申报业务中99.9%达到了无纸化;系统每天发出10多万条信息;每年受理500万份电子报关单,其中400万份的处理完全自动化,无需人工,平均清关速度在3分钟以内。据分析,该系统为瑞典企业节约了55%的开支,减少企业流动资金占用率达22%。

在贸易行业进入无纸化自动流程的同时,相应的监管法律法规也随之出台。例如,瑞典政府就颁布了针对贸易领域的反腐败法,在建立可监管贸易流程的同时,以增加反腐败监测点等方法消除可能发生的腐败现象,确保贸易环境公开、透明、正规、有序。

为了促进和规范与俄罗斯的贸易,2002年瑞典和芬兰同俄罗斯签订了三边贸易“绿色走廊”协议。该协议规定,三方贸易文本共同采用XML网页计算机语言、共享贸易有关的申请和审批信息,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瑞芬两国企业与俄罗斯进行贸易的环境,也为转型经济体中快速发展并守法的贸易商提供了顺畅、快速的清关程序。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