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英美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世界贸易组织接到美国、欧盟及加拿大的投诉,初步裁定中国对进口汽车零部件所征收的关税与进口整车关税达到相等额度,违反了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初做出的逐步开放市场的承诺,要求中国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履行成员国责任。
2月13日,由3名成员组成的WTO争端解决小组,对美国、欧盟和加拿大向中国的汽车零部件投诉案作出了初审裁定,认为中方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征收高关税的政策,违背了中国入世时的承诺,判决中方败诉,要求中国必须依照WTO原则终止这项政策。据悉,初裁结果可能于今年3月正式公布,中国一旦败诉,即意味着在入世6年来,输掉首个与WTO相关的“官司”。
中方观点裁定不公平
商务部已经收到WTO方面关于此次汽车零部件的裁定,相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应对措施。WTO研究会常务理事周世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这项裁定毫无公平可言,是对发达国家的明显偏袒。周世俭说,中国对进口的整车征收25%关税,对汽车零部件征收10%关税,其间差别明显。许多汽车厂商大量进口汽车零部件,在国内组装为成品车后销售。这样,通过进口零部件组装成的汽车比直接进口的整车价格便宜,变相规避至少15%的关税。
裁定影响对合资厂家几无影响
近年来,由于奔驰、宝马、凯迪拉克、沃尔沃等跨国汽车公司在华的高档汽车项目相继展开,中国从美国及欧盟等地采购零部件的需求逐年递增。著名分析师贾新光表示,“由于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配套标准无法达到豪华车型的要求,目前奔驰、宝马的国产化率都很难达到40%。所以,一旦WTO裁决中国政府取消国产化率的门槛要求,这对于豪华品牌来说是利好消息。”
不过,从目前来看,这份裁决影响的范围仅仅局限于类似奔驰和宝马汽车这类高端豪华车型。“我们不存在国产化率的问题,由于大多数的汽车零部件都实现了国产,所以WTO的裁决不会对我们的业务有影响”,接受采访的大多数汽车合资厂家纷纷表示。
专家分析提高国产化率大势所趋
分析人士认为,如若中方调整了有关政策,从而降低了部分零部件进口的关税,将在客观上使得一大批在中国设有合资整车公司的跨国汽车制造商大举采购其本土惯用的汽车供应商产品,而这些产品的涌入将在一定阶段内,大大冲击国内原有的供应商配套体系。但长期来看,随着国内汽车制造商(除奔驰、宝马等高档车制造商外)纷纷加大本地生产的国产化力度,加上国内汽车价格一降再降,为保持利润率,转产中国并提高国产化率显然是一条捷径。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国产零部件要比单纯进口(即使关税得以降低)更有利于降低成本,但国内零部件配套体系的技术能力、装配质量还与高档车在其本国的产品质量水准上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提高配套水平也是摆在国内供应商们面前的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