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20峰会即将举行之前,美国财长盖特纳“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设为判定贸易是否平衡基准”的提议掀起了轩然大波。
在G20峰会即将举行之前,美国财长盖特纳“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设为判定贸易是否平衡基准”的提议掀起了轩然大波。一方面是来自经济学界的大讨论,另一方面是来自不少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一致的反对,一场关于贸易平衡的论战已经拉开了序幕。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谭小芬对此评论说,提出这一标准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但这一提议并不可能实行,将仅是各国约束外部失衡的一个参考指标。
建议的提出
之所以认为盖特纳的这一提议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谭小芬表示,经济均衡要求内部和外部同时均衡,内部均衡主要是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外部稳定主要是国际收支平衡。将贸易顺差占GDP比例限定在4%,实质上是要求贸易顺差或贸易逆差不能过大,追求贸易平衡。如果贸易顺差能够得到控制,将会有助于实现经济外部平衡。
但鉴于各个国家具体情况不同,此议一经提出即遭到强烈反对。
“很多国家难以实现贸易平衡,要么是顺差过高,要么是逆差过大。如果顺差过高,就意味桌着要升值或者提高出口产品成本或限制,影响出口、就业和经济增长;如果逆差过大,意味着要紧缩国内经济政策、抑制进口,国内经济政策就会受制于外部平衡目标。”谭小芬分析说。
但业内专家也指出,在过去两年中,美国经济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美国的失业率已经接近10%,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美国在当前之所以提出这一建议远非重建全球贸易平衡那么简单。
或使全球经济增速下降
在谈到为何将判定贸易是否平衡的基准设为GDP的4%时,谭小芬产生的第一个疑问是,为什么是4%,而不能是5%?在她看来,上世纪80年代,美国和德国、日本进行国际经济政策合作时,曾将贸易平衡的标准设定为GDP的3%,现在美国认为全球化的程度提高了,就将这一基准设定为4%,未免随意性较大。
她进一步分析说,部分国家或地区是高度外向型的,比如新加坡和香港,其贸易顺差可能很难控制在4%以内。而且,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其贸易顺差过大很大程度上是由全球产业转移、国际分工格局决定的,因此,将4%作为一个统一标准去评判所有国家,未必科学。
因此,作为一个参考指标,这一基准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这一标准难度很大。“如果要实行,这一标准应该不仅适用于贸易顺差国,也要在贸易逆差国实行。但全球贸易将会因此而萎缩,经济增速也会下降。”谭小芬表示。
间接影响
从“汇率战”转向“贸易战”,似乎让中国松了一口气。但从美国施压人民币的内因考虑,这很可能只是暂时的。
谭小芬分析说,美国施压人民币原因有三,一是中美贸易失衡;二是美国失业率太高;三是美国中期选举。实施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轻美国对人民币升值施压,但是不可能得到实质性改善。
而从过去2年美国面对金融危机的表现,我们也不难发现,美国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大印钞票任货币长期贬值,就是以别国汇率低估为由向他国施压。
在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全球产业转移、美国对高薪技术产品限制、中国出口产品汇率弹性较低以及中美储蓄率高低差异较大的背景下,中美贸易失衡将会持续存在。“美国失业率在未来2-3年难以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人民币短期内也不会大幅升值,这些都意味着中美汇率争端会此起彼伏。”谭小芬表示。
但即使关于国际贸易平衡的论战将继续上演,诚如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所说,中国将为调整全球贸易失衡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但中国的经济总量还不到美国的40%,20国集团所有成员国都应为消除全球失衡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中国会计报